已经放弃这方面的思考,或许人生的意义并不是通过写作来完成的,或许写作只是生活的一个副产品,记录自己的思考即可。感觉自己也没这个能力写好这类文章,最近一度感觉很失落
“心智启蒙”标题由来
不敢用书名号,生怕误会我在写书,我只是按照李善友老师的说法,人生至少有一次给自己的思想洗个澡,我今年28岁,也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一次就让我痛快的给自己的思想洗个澡。我要用文字的方式记录曾经的所思所想,看看自己跟随罗胖走过的5个年头究竟获得了哪些成长。认知迭代的每一小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喜悦,那就让我来一次“心智启蒙”之旅吧。我想表达的是,我个人如何从一个懵懂且充满了困苦的少年,成长为具有理性思维且充分体验到生命意义的青年的过程,心智得以被启蒙。
想起2017年5.13《理性的力量》主题演讲,当时的我几乎还是个愤青,自认为只要运用头脑中的理性,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殊不知当初的一腔热情,也仅仅是类似于宗教一般的狂热,追逐科学道理,背后的心里动机却是如此非理性,实在让人羞愧难当。我又错了,没能对得起卓老板的尊尊教诲,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知识这东西就需要不断的核实和订正,尤其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这句话牢牢的印刻在我的脑中,这样还算对得起卓老板吧。
有时我崇尚理性,近乎到了一种非理性的程度而不自知,这是由于我个人的操作系统成熟度相当低。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有这么多老师给我讲课,把我这个半文盲生生改造成了半个知识分子。王东岳老师讲课的时候,有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但凡能用的东西,背后都有一大堆不能用的东西作为基础”,“用思想反思思想”,“学习一种相反的思想作为垫底,有助于增加某种思想的厚度”。而我要做的就是审视自己的操作系统,跟随各位老师的脚步,来一次重大的系统升级。
心灵种子
我荒废了整整四年的大学时光,人生有多少个四年可以重来!再惋惜都没有用,这一切就是命运。但我不后悔,至少我在大学图书馆读到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是一颗种子,标志着我不再逃避困难。直面人生的苦难,我用了整整6年才能做到。倘若我这一生中没有遇见这本书,很难想象今天的我是什么样子。
著名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开篇就提到,“人生是一趟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道路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一切,但不可以拒绝成熟。逃避问题,心智将永远停滞不前,直面问题才能从痛苦中成长。”《少有人走的路》,就是一条心智成熟之路,但直面自己内心的问题,需要极大的勇气。
心智成熟之旅由此开始
2017年是我成长最迅猛的一年,理性得到启蒙,或多或少的培养了自己的科学精神,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我的探索,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有的人活着,只有充沛的感觉,而有些人貌似非常理智,却内心麻木,他们不知何为感恩,而我就属于后者。运用理性,运用推理,可以装模作样的去心理建模,却永远无法触及那,真正属于人的感性部分。直到有一天,使我彻底醒悟,大概是我儿子一岁左右,我和他耍着玩,说“爸爸要去开车了”,儿子扭头,手指着小车,“e~e~”连续试了几次,我确认他是听懂了我的话,我当时就有一种被闪电击中的感觉,这就是爱,这就是链接,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之前学习的再多的理论,也没有这样的经历,来得更加深刻!我明白,自己心中也有一个未长大的小孩需要呵护,我的心灵是破碎的,我的心智是幼稚的,我需要抛弃之前一切头脑中的知识,相信这份感觉,相信这份爱,我带着我的孩子,和我心中那个小孩,一同成长!
对话16年后的你
孩子,你可知道,这个系列的思考,起因就是你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让爸爸看到了一个生命在他意识的初始点是如何成长的,也让爸爸重新感受到那份深深地的亲子之爱,爸爸内心也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我们一起成长。
今年你两岁,我希望16年后的你,能够像大人一样思考,希望你能够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希望你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所以,我要给自己的思考限定一个范围,一个未来18岁的少年理应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除此之外,一概不做要求。
记住这句话,“忠于自我的感觉,充分相信自己的内在感觉,生命的意义就是成为你自己!”
(暂时列个目录)
物理学思维,
时空观的转变
生物学思维,
…………今天没想好,老毛病又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