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别离

作者: Fwx烟雨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22-08-10 14:18 被阅读0次

[唐]孟郊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诗的开头“欲别”二字,紧扣题中“别离”,同时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

“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暂停片刻,听一听她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另外,从这急切、娇憨的动作中,也流露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依恋亲密之情。

女主人公一边牵着郎衣,一边娇憨地问:“郎今到何处”?

在一般情况下,千言万语都该在临行之前说过了,至少也不会等到“欲别”之际才问“到何处”,这似乎不合常规。

但是,联系第四句来看,便可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处”的问题,而是担心他去 “临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说而又一直难于启齿的话。“郎今到何处”,问得多余,却又问得巧妙。

第三句宕开一笔,转到归期,按照常情,该是盼郎早归,然而她却偏说“不恨”。这个“不恨”,联系到第四句中诗人引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便可知她是怕男主人公去觅新欢。

可见“不恨归来迟”,隐含着女子痛苦的真情,“不恨”,不是反语,也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是愿以两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远相爱的真情,她先如此真诚地让一步,献上一颗深情诚挚的心,最后再道出那难以启齿的希望和请求 “莫向临邛去”。

其用心之良苦,可谓“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苏轼《读孟东野诗》)。

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谜底”,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抓住它才能真正地领会前三句,咀嚼出全诗的情韵。

诗人用这种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熟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并从这个矛盾之中显示了她的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全诗言简意丰,隽永深厚,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 古别离

    [唐]孟郊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诗的开头“欲别”二字,紧扣题中“别离”,同时也为以...

  • 五绝.古别离

    惜别良人晚,津头日半竿, 今宵君泊处,当虑水风寒。

  • 七绝.读李白《远别离》有感作(新韵九文)

    心念君皇离苦深,万般皆始用权臣。恸极洒尽湘妃泪,竹上斑斑千古痕。 附李白《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

  • [古典诗词]七古.别离

    《七古.别离》 山林薮泽暗,远浦遥岑朦。 望之无穷际,不知几万重。 高天接原地,悠悠万事空。 迟迟别离路,何处问相逢。

  • 古言‖勿作别离歌

    一 上庸二十三年冬,郢城,大雪。 阿妩裹着厚厚的棉衣,脸颊冻得红皱,搓着手徘徊在城门口。 顶着混杂着细碎冰碴的朔风...

  • 【杂曲歌辞•古别离】

    天山别离后,情思蓬于韭。万事与心违,锦书讬苍狗。何以慰风尘,郁纡蒙诗垢。孤魂与命防,情深自不寿。契阔双明珠,寤寐和...

  • 古诗

    《远别离》唐 李白 远别离, 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 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 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

  • 2020点石百首诗词共读

    Day10 《远别离》李白 原文 :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

  • 远别离 李白

    远别离 [唐] 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

  • 【愚子愚言023】之《远别离》

    远别离 (唐)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别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ha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