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中镜像倒影,黑白灰三色交映,给人迷离冷清的感受。想到图像、声音、语言,都是人用来传递信息、情感的工具,有人因伤病而缺失某一感知,那么此人必定与众不同。但他人未必能感受到缺失某一感知能力的心绪与视界。对应眼耳鼻舌身意,喜怒哀惧爱憎欲,某种缺失导致人与人产生各种联系,肉体与精神的愉悦或痛楚迫使人们做出种种选择,从而推进世界能量的运转。生死无常如此,人情冷暖亦是。
曾见有人写“自己的慈悲大多给了植物和流浪动物,对人一贯保持冷漠”,大概自己也是这般心态,竭力避免与人产生过深的交集,不愿在情感上注入心力,知道自己一定会失望,不如开始便不抱任何期冀,日后遇见人性的闪光点,或许会由衷欣赏,而非怀疑否认。
一直讲要在这寻世找到自己的道,永恒的目标是维持心性平定。但又记下相悖的观念:不论心绪完整或缺失,接纳便好,那只是一个短暂的姿态,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重要。又说“人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在这无定性的世界找到某种安慰”,所求所想,是拥有享受安定生活和应对风险意外的能力与智慧。
多年以来,我厌恶得到、前行、学习胜于一切反感的事物,也许心早已死去,仅剩一堆枯骨腐肉颓废地晃荡着。从小被贴上“无用”、“弱小”、“娘气”、“愚蠢”等标签,它们影响着我所有的思考和行动,令我产生“自己不该存在”的念头,或许这种对自己以及万事万物的绝望使我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空性的存在,比常人容易理解和接纳佛教的观念。明显的是,我在“空”的境界里徘徊太久,难以找到坚定的信仰,亦无所谓梦想与追求。停止精进,不再包容外相,与佛教某些行为背道而驰,无法爱护自己,怕是在行大恶。又或者是,我要度过的劫期更长,若不能忍受,会提前自毁吧……
图书馆里,每个人都沉浸在自我世界中。所谓距离感是,肉体相距一尺,精神相隔万里。承认关系会变浅最终消失,不论曾经多么亲密,若非对情感及他人境遇持有深刻理解,并愿意做出挽留,再相恰的关系也会日渐消散分崩离析。
我不是每天处于困境中,深层的困境是,衣食住行,安全自尊全无保障。在无战争的环境中,可以依靠劳动与智慧获取所需物品。智商堪忧体力低下的我,极有可能在脱离家庭后穷愁潦倒至冻死饿死。无知是恶,因为懂得的生存之理太少,你无法善待自己,此为自我犯罪。不曾想过自己也是常人,这一理念也适用于自身。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珍惜经历,习得智慧,漫长的探索之道。
重力,温度,人只有在不同环境下转换才能清晰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人为改变温度、湿度、气体含量,对生物产生影响,研究万物的变化。好奇现有科学体系下有多少理论仍无法确定,有人说除却数学逻辑和哲学,其他一切学说都是假说,即能够被证伪。也许大部分人认同的看见的观念,构成了现今的学术体系,而诸如神佛妖鬼,仙力灵气之类的虚幻之物,未曾被人发现,无从证实。
存在本身重要吗?应该是的,但它带来的影响更为重要。
人类利用观测实践得出的理念造福自己,聪明,理所当然。但这过程中产生过多少谬误,血的教训,怕是只有先人们明白。欧洲史上曾出现认为血液内有病毒而利用血蛭大量地吸噬人血治病的现象,中国流传下来的错误治病偏方也祸害了不少人,比如吃蝌蚪下火,灌开水治感冒之类的偏方。无知的人容易作恶,这种恶源自盲目和知识欠缺以及不懂反思。
混沌之人,心已顺从混沌,若不用巨力撕开束缚,便会被吞噬同化直至归于虚无。
看着一些人比惨,比痛,比成就,觉得有些东西不宜用做比较。情绪的轻重以及成败的高低一类的虚幻之物,不应作为评判个人是否成功或伟大的标准,站在不同位置的人,有他自己的生命高度,能领悟自己的世界已很好,何必强作比较。
视界过于狭隘,不见军火连天,天灾肆虐,老死病痛,生离死别,举目无亲,流离失所,衣食不保,日夜难眠,身残体弱,情欲失控,贩人贩毒,生无可恋,人情冷漠,烧杀抢掠,相比求而不得的失望,能相对安全地追求渴望之物,对多少人而言是一种奢望。你当前拥有的和平,是某人万般渴望的梦,而你可追其他的梦。因此无需羡慕任何人,所有人只是各取所需,得到自己不曾拥有的财富。不要鄙视任何一个人的追求,与他而言,那是珍贵的礼物,哪怕日后会改变在他心中的分量,会变轻,那也是曾经的他想要获得的珍贵事物。
能够打动我的事物不多,音乐算一个。《Between worlds》,《The right path》,有些纯音乐具备荡涤人心的力量。曾经很喜欢一些歌手,喜欢到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存在。第一个叫单色凌,第二个叫Aimer,第三个叫Sia。在某一段时期沉迷在他们的歌里,像抱着一堆财宝和秘密般激动欣喜,他们大多歌曲的旋律都极其优美,本人也是才华横溢。其中Sia的歌曲MV最能打动人心,《elastic heart》的MV,光是看着就令人生出情绪失控,莫名想哭的觉感。我第一次承认自己彻底喜欢上的歌手,就是Sia。
我是个爱幻想的人,因而行动力不足。喜爱动漫,爱那些真实的情感,虚幻的美好存在,前天下午看《魔法少女伊莉雅4》,又找到漫画,它的画风细致,情节合理,想到以前看的很多漫画,觉得又懂编故事又懂绘画的人很厉害,一直想拥有那些能力。但我给自己设下的束缚太重,很艰难呢。
前些日子迷失方向,大致看完《寒武再临》,基情无限的小说,没有学习到写作技法,刻意麻痹思维感知,有言“在该努力的年纪迷茫”,就是在说我。行动力极低,没有目标,对青少年而言,这等同于陷入植物人的状态,周边有无数资源但停止行动不去运用。觉得有必要压榨自己的精神,反常理行事,或许能收获不同寻常的感受。一日不进,退后万里,堕落的可怕我深有体会。
昨晚看《月童度河》,庆山说“以存在影响他人的人,稀少珍贵。他们越过表达,同时实现表达。”“没有什么是比存在本身更重要更强烈的教诲。语言不重要。我们如何对待周围和彼此很重要,这代表自己。”这是我从未见过的理念。如此说法,人本身就会形成域场,或平和或阴郁,不过多地用言语束缚他人,只是执行自己的事,用行动表明决心,你的行动会如何影响他人,取决于他人是否觉察到自身的缺陷。不去指责已是难得。
友人送我一袋黄山烧饼,好久没人买东西给我吃了,很感动。自己一直在向外索取,却很少给予他人温暖或帮助。必要的是不断提升能力。在黑暗与光明的分界点行走的我,也不是孤单一人。想到这点就令我很满足。
没有人是一个人。万千物象交织,你随手一接,就是一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