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就是用多视角理解单一视角,用多视角解决单一视角无法解决的问题。
同理心是把你放在我心里,我也像你这样活一遍,我就知道了什么是因果。例如,产品经理为了解决用户使用时产品遇到的问题,将用户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的问题。写作者的同理心是把读者可能遇到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
同理心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缺乏同理心的人总会遇到不被他人理解,得不到他人认同,甚至总被否定;无法表达相互关怀、理解、达到融洽的人际关系。
不论是家庭生活,在单位工作,与亲朋好友聚会、游玩,或者社交活动、专业领域的交流沟通,我们既要听,也要表达;既要与他人同道,也需要他人的肯定、帮助和支持。培养我们的同理心,掌握多视角理解、解决问题,处理事务,从而达到与人的和谐。

自我分析三部曲
首先,及时、如实地记录;然后,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比较重要,或生出情绪;进而,回顾分析。
我们先从记录开始,不论是家庭、工作、社会活动、专业领域的交流沟通,每件与他人相关,其他人与自己意见、做法,做出的结论,得到的结果不一致事情,都可以记录下来。比如,有关社交媒体关注者、对文章的评论、用户的意见、用户的价值、产品的活力、工作的方式等等事情。在做记录时,非常重要的是要记录他人的表现、做法,以及带来的结果,特别是他人表述的理由、做事的依据。
再次强调记录不要成为负担。
做记录不要设想所做的记录“滴水不漏”,只是在做记录时,就在那十分钟时间里,能写下什么就是什么,可以忽略句子的完整性,不去想今后会有多大意义,甚至可以不去纠错“白字”。只是记住要坚持做记录就好!附加一句,当他人与你的想法、做法、以及带来的结果不同时,你可以先放下争论,请对方讲讲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并记录下来。
第二步,每三个月整理一次记录,做一下归类,把相同的事件,比如都是关于用户意见的归到一类。然后看看自己的想法、做法、以及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列出那些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做法、以及带来的结果。
第三步,训练自己的同理心。
整理与自己不同人的想法、做法、以及带来的结果,还有他们的理由、做事的依据。
接着,设法构建一个“他”,或者说“复制”出一个他,完整复现他的想法、做法、以及带来的结果。去发现彼此的偏差,寻找并确定一致的目标,再调整你自己的想法、做法,看看能够带来什么结果。
这就是本文开始介绍的“同理心是把你放在我心里,我也像你这样活一遍,我就知道了什么是因果。”
读到这里,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再读两遍,你一定会发现培养我们的同理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用十分钟做记录能记录多少,记录下什么?回顾分析时,或许发现不如预期;归纳分析无从下手,缺乏思路,种种种种。但是,只要你做一次,两次,……,十次以后,你一定会发现“真金”。随着你的坚持,记录的质量越来越高;捕捉、记忆和描述信息的能力大幅提高;归纳、分析能力不断增强。能坚持下来,就能培养自己的同理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