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阿里旗下的哈喽出行,正式在六大城市上线搞起来了网约车业务。这次阿里亲自下战场正是趁着滴滴出行在这风口浪尖口诛笔伐千夫所指之时,应该可以迅速抢占网约车市场,新一轮的价格大战可能就要一触即发了(现在推荐车主可以获得现金十元,车主获得五元,我自然是撸了一把羊毛)。
现在基本常用的打车软件只有滴滴出行,美团打车,嘀嗒拼车,最新的哈喽出行还有各种专车(神州,曹操之类的)。我对比了一下嘀哒拼车和哈喽出行的价格,同样的30公里相差30块钱,所以说嘀哒拼车绝对是市场最低价,不过对于我们这些私家车主来说真的是苦不堪言,唯一能赚到利润的估计只能是新能源车了,我这种油老虎只能补贴油钱。特别是前几个月油价7块多的时候,面对几年前相同的国际油价,只能说中国的油桶涨价太厉害了。美团打车是需要有网约车资格的,一般性非营运车辆是禁止注册的,不过也有途径可以通过,但这种太影响信用了。我现在就下班时就做做嘀嗒拼车的顺风车业务。
在了解一下网约车的前世今生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网约车的四种模式。
【出租车】一直都合法,平台只提供信息中介,目前滴滴未对出租车司机抽成,但未来一定会有偿使用,比如180元包月。出租车司机全部都是专职的并以此为生。
【专车】以前是灰色地带,跑专车的一般是中高档私家车,但挂靠租赁公司,巧妙规避法律真空,以前合法,以后也合法。最早的专车应该便是uber了,在当时的补贴大战中,我听说有一个人买了辆奥迪,专职开专车几个月,便把奥迪车的钱给赚回来了。
【快车】以前就是等于黑车的性质,现在快车车主如果仍想跑网约,那就要依规变更车辆登记属性为“网络预约出租客运”,加装定位设备报警装置,保险也要买营运类保险,驾驶员需考取相应资格证。有的地方政府还会要求在车体喷涂统一标识。那时快车已与专车无异,必将划归为专车的一个经济型或叫普及型之类的。
【顺风车】政府充分鼓励这种共享行程,车主与乘客互惠互利,减少拥堵,节能减排。正确的模式应该只能车主发布行程后等待乘客申请搭车、而不允许平台提供车主查询乘客行程的功能。
想当年群龙混战,各种资本疯狂投资网约车业务,最主要的是腾讯系和阿里系的烧钱大赛,各种补贴车主,乘客,哪家要是烧不起了,迅速市场就被剩下的瓜分了。之后滴滴打车慢慢展露了头角,市场份额一度达到59.4%,大幅跑赢其他软件。然后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疯狂烧钱,双方短短几个月烧了20多亿,战况空前惨烈。在和则双赢的理念下,大佬柳传志成为双发合作的重要推手,背后的大boss马化腾和马云达成默契,滴滴和快的两家形成战略合并。
14年Uber进入中国,来势汹汹,短短几个月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同样的套路,同样的结果。在一通疯狂烧钱后,16年滴滴正式宣布收购Uber的中国全部资产。柳甄和柳青两姐妹的家族内战是相当的精彩,这段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了解一下。当时还有乐视旗下的易到刚刚出来,就高调说充多少送多少,我听说夸张的有人一次性充了十几万,出差乘飞机刷单,后来平台也闭环了这一块作弊。我和我同事本来在外地旅游,他叫我充了500送500,在一起乘大巴回上海路上撸了一把羊毛,最后在贾跃亭逃亡美国,乐视倒下之前把钱用光卸载了软件。
至此滴滴出行,一家独大,开始收割消费者和车主。再也没有什么补贴,运价也直线上升。垄断造成的后果,便是服务态度的下降,用户体验的下降,之后的几起恶性事件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在新的资本进入之后,希望整个网约车市场可以健康发展,让我们这些私家车主可以补贴一些家用。
再谈谈我做顺风车主的一些想法,我一般是不会接地铁站和商圈的单子的和查看乘客的评价得分。我们这些人最大的风险便是违章停车,或者是查你非法营运。摄像头越多的地方就越危险,接一单几十,被罚款可是最低200,最高没收车辆罚款10000的。我每做一单其实蛮挺提心吊胆的,一方面是出于乘客安全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是畏惧钓鱼执法。我的一个同事的做法挺好的,长时间达成固定的搭子,这样既安全又开车时能解解闷。
有兴趣交流的朋友可以加我VX:cheninthesu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