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的山塘老街一一跨过,来到它的尽头,有一家百年老店——荣阳楼,闺女说:“老苏州的各种面点糕团美食,都可以在这里都吃的到,而且超便宜。”
果断进店,果然期待的美食基本售罄,店主说明天上午过来什么都会有。看着不怎么样的浇头,我说:“那就来碗冷面试试吧!”七块钱,在老家也就是一份擀面皮的钱。
没想到一碗看似简单平常的面却有滋有味。难怪人家说:“老苏州的清晨是从一碗面开始的。”这完全就是苏州人性格的缩影:精致内敛,毫不张扬,看似简单平常,却处处有深意,背后是数百年富贵人家的余脉。
《红楼梦》一开头就提到了苏州:“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山塘街正处于古城西北,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约合7华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我们从《红楼梦》里读到的那种“食不厌精”的讲究,从这碗平常小面里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
吃完面出来 ,闺女说:“老妈,我带你到苏州最接地气的地方转转。”绕过一座穹庐形的拱桥,直接从一道较长的桥底穿过,面前是一条老旧的街。这就算是出了山塘街到了另一个世界。富贵气荡然无存,而人间烟火味浓得化不开。
逼仄的巷道和狭窄的小房子住着最年老的老人,他们手执蒲葵扇,挪条板凳就跟对面的邻家聊起天来,我说:“大概这里家家都藏不住秘密,一日三餐全在眼里。”刚巧就见到一个老人端碗面坐在门边的板凳上吃了起来,旁边的人照常软语说笑。闺女说:“这里应该是最土的苏州人了,但是走在这里心里最踏实。我想起了小时候住的地方。”说着她还狠狠的吸了两口,空气中正飘着让人归家的饭菜的香。我笑着说:“你小时候住的房子比这里还宽敞些吧!”
2000年前有几年的时间,我们一家三口是挤在一个长二十六米宽三米的狭长空间里。每天我们仨从家门鱼贯而出最愿意的是看天和微笑,然后长吁一口气。那时候的我们一个在城的最西面的学校上班,一个在城的最东面的学校上班,只有八岁的女儿离家最近,她常常是第一个开门进家,然后就苦苦的等。我俩也是分工明确,谁有空谁就买菜做饭,两点一线,疲于奔命,从没有偏离过主线。女儿再大一点,她有时会制造个惊喜,偷偷在家煮个米汤,下点挂面,等我们到家,她哀怨的跟我们说:“饭都热了好几次了,你们怎么还不回来啊!”孩子长大了,知道心疼父母了!
今天,这么偶然的机会,女儿领着我越过“红尘中最是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来到古城姑苏最接地气的地方,同时勾起我俩的记忆。美学大师蒋勋说:“那些味觉的记忆,其实是生命里最初的感动。”
我知道,女儿说的小时候的记忆,其实是一种感觉,那就是家的温暖。是的,一粥一饭要跟爱你的和你爱的人品尝,苦也罢,甜也罢,那其实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