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上图中这首诗,标题为《七绝.微信群授课即景》,初稿为——
激情妙语化音频,浩荡奔流微信群。
互动寂然忽暂止,发声忙问:“有无人?”
与定稿相比,改动较大——
1、 激情,改为滔滔。
理由:后者有画面感;
2、 妙语,改为妙论。
理由:标题为授课,课上传授理论,更准确;
3、 浩荡,改为浩浩。
理由:
其一,首句用叠字滔滔,此处以叠字对应;
其二,叠字浩浩,较浩荡音韵更和谐,更易上口;
其三,浩浩与浩荡,画面感相差无几,可以取代。
4、 奔流,改为穿屏。
理由:
其一,奔流与滔滔、浩浩意思、画面重复;
其二,改为穿屏,画面感不减,而兼具写实之意,且同样富于动感。
5、 微信群,改为尽入群。
理由:
其一,一个群字,足可指代微信群三个字;
其二,尽入,表程度,准确,且配合滔滔、浩浩的画面感,增加情感表达力度。
6、 忽暂止,改为生异感。
理由:由描写外部动作,改为表现主观感受,内外兼顾,增加全诗形象的立体纵深感。
7、 发声忙问,改为敛声敲字。
理由:后者描写更细微、准确,更富于动作“捕捉”的画面感。
总的来说,上述改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画面感,其次表达更准确、传神,再次增强动作加心理描写的立体层次感。
(二)
美学家朱光潜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一文中,提到他最初学习做诗填词的经历,说到曾把处女作拿给一个精于诗词的朋友看,那朋友说:
“你的诗词未尝不能做,只是你现在所做的还要不得。”
他问:
“毛病在哪里呢?”
回答是:
“你的诗词都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欢喜取巧,显小聪明。”
朱光潜听了这话,说自己“捏了一把冷汗”,但还有些不服,后来经过深刻反思,找到了自己问题所在,他在文章中写道:
“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我过于相信自然流露,没有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意境要经过洗炼,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精妙境界。洗炼推敲要吃苦费力,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悟语
多年以前,读到上面朱光潜的这段话时,我也曾“捏了一把冷汗”,因为那时我也刚学格律诗写作,写诗也“都来得太容易”。
当我懂得自己也有“欢喜取巧,显小聪明”的毛病之后,就努力反复修改、推敲自己的作品。
我也更欢迎读者多给我的作品挑毛病,帮助我检验是否仍未修改和推敲到位。
水波杨山,一个用旧体,写新声的格律诗人。
谨遵旧体写新声,尽付诗情画境中。
水向波心逐夏鸟,杨依山畔舞春风。
微信号:18503872092,欢迎交流。
FTN征文大赛【“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简书诗人对FTN的解读】(入选精彩评论赠贝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