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一周,忙到没时间想别的,这种状态是什么呢?就是变成一个机器人,机械地去完成一个个任务。然后晚上回到家,累到只想躺下。以至于难得周末休息,很少白天睡觉的人,午饭也来不及做,从中午直接睡到天黑下来。有多久没这样懒散过了,大概一二年之内也屈指可数。
人一旦忙起来,心理存量也会变得狭窄,几乎没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比如学习或阅读。一向知道自己是越清闲越有创造力的人,越忙碌离审美越远的人。所以,闲对于人的生活很必要,也是必须,尤其是象我这样的,喜欢发呆、无所事事的闲逛,热爱拍照,喜欢运动,想要和大自然时刻保持亲近,一周不去海边,好象生活缺了什么似的。
工作是为了满足我们对理想的追求,所以快不快乐是次要的,有没有在做离目标更近的事是重要的。而生活,是滋养我们的身心层面,内心能不能得到平静,可不可以和喜欢的一切待在一起,让生活本身变成个人能量场的加油站,比较重要。
最近周末的下饭节目,开始看《向往的生活》和《妈妈是超人3》,莫名被这二个节目里宣扬的生活观教育观所感染。在乡下有一栋房子,天天喂马劈柴,种菜捉鱼,挖笋抓虾。闲时去湖心小岛上写写生,在田边大堤上放放风筝,晚上三五好友喝茶、聊天、吹牛、劈叉。看看别人的生活,知道生命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也是一种慰藉。
看《妈妈是超人3》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相处模式,孩子们的性格也是千差万别。有的独立性强,有的爱粘人,有的活泼开朗。尤其喜欢贾静雯一家教育小孩子的方式,真真是把小孩子当成一个尊重的生命。爱她们,引导她们,帮助她们,理解她们。更重要的是父母相亲相爱,互相照顾,教出来的小孩也会懂得爱护姐姐和妹妹,整个家庭氛围充满爱和温馨的能量。
今年在专业的学习上有意向某些技术和主题上倾斜,尤其是家庭教育这一块。陆续听了一些讲座,看到老师讲述和父母的关系,看到姜文讲述和妈妈的关系。看别人的故事,在我们看来自然而然的事情,对有些人来说却很不容易,比如和父母的拥抱,比如自然地向家人表达爱。
教育孩子,不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所属物,而是当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世界。教育孩子,其实是教育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多半养成和父母相似的孩子。父母是孩子原初的人生榜样,对孩子的性格人格塑造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父母的眼界和高度,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不是说家长能给到什么,也许只是一个个性品质的形成,足以改变和影响孩子的一生。
到底哪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没有一本万利的方法。现在的多数孩子,是被父母疼爱呵护在手掌心的人,很多时候不能自己做决定做选择,大多数是父母用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方式去养成。还有一种方式,是放养式的。很少关心你的学习,你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父母也不勉强,说白了,就是野蛮生长。哪种方式更好,没有绝对的正确。
在我看来,不管家庭是不是富裕,只要父母相亲相爱,勤劳踏实肯付出,爱劳动喜欢工作,能够陪伴孩子成长到16岁以后。这样家庭长成的小孩,都不会太差,至少有一个不错的健康人格。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刻,孩子不好,倒查回去了解父母。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大人”,学习不仅是孩子的功课,终身学习更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