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罪春秋陕西省
《史记》VS《大秦帝国》:孰是孰非

《史记》VS《大秦帝国》:孰是孰非

作者: Digloma | 来源:发表于2017-02-15 23:01 被阅读71次
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播出

因赵明师长讲座之故,余再翻阅《史记》。读至《项羽本纪》,倍感亲切,然皆因中学语文“断章取义”,名之曰:《鸿门宴》也。

太史公迁置项羽于高祖刘邦之前,后人多揣度之,然其深意,皆在此两篇之内而非外也。

今谈《史记》,非因以上之故,皆因历时四载,《大秦帝国》重上荧幕。遥想十年之前,孙皓辉先生莅临西政,谈吐不凡,欲推陕西秦文化于我中华大地。今再观之,文化乃因地制宜而生,密不透风,犹如防弹玻璃也,外人不可侵之,长久必被其融化之。

孙先生亦追随太史公迁而撰《大秦帝国》,然今人视《史记》为史实,而《大秦帝国》系列为小说也。但二者皆以张仪苏秦为同一时代人物也。张仪、苏秦,鬼谷子门生也。张仪连横,苏秦合纵,苏秦相六国,张仪分而破之。太史公以《列传》记二人,苏秦卷六十九,张仪卷七十。

而《大秦帝国》影视剧版,乃取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之言:苏秦晚于张仪,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而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张仪为秦相之时,苏秦还未入政坛。钱穆大师乃对《史记》所述苏秦联盟六国之事有所怀疑,进而否定苏秦合纵之事。因此,当时与张仪抗衡者乃人称犀首之公孙衍也。

《大秦帝国》央视剧版,乃以秦昭襄王一生为主线,论及战国之利益之争。各国征战,皆为利也。此时为盟国,彼时则为仇敌,皆因利也。兄弟手足,不如敌人亲近,亦为利也。苏秦为一己私仇,而与燕王谋,以身侍齐而间齐,终至齐闵王落魄而死,齐国灭王。然苏秦亦如秦之商君,车裂而亡。穰侯魏冉,四任秦相,终逃不过名利之害,功高盖主,难逃黜灭,秦昭王以范睢取而代之。范睢者,曾隐名张禄也,睚眦必报,出自于他,暂且不论。其听信苏代之谗言,而使秦昭王杀白起,实乃其罪一也。后举荐之人郑安平领两万人投降赵国,致使秦国无将可用,此其罪二也。如挑范睢之功,或可因其举荐蔡泽为相,使其心安自慰也。

历史之实,孰是孰非,重要否?非也。历史之存在,皆戒人勿以一己之贪念,而毁自身也。今人尝求贪图享受之乐,权钱皆欲取也。而遗忘孟子大师之鱼与熊掌之辩也。官者,权力之源也,商者,金钱之源也。二者若含混不清,欲以自身之利而取另一利,则二者皆不可得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VS《大秦帝国》:孰是孰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rc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