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320/12ca3ef36520eb0c.jpg)
-1- 要点速览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摘自百度百科“意识形态”词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并组成那社会的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 原因分析
前些日子和长辈吃饭,席间聊到了我们这些小辈的教育成长问题。聊着聊着,我突然顿悟:近十年来(改开30年-40年)父母子女矛盾频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了,父母子女两代人的意识形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两代人各种互相不理解看不惯眼觉得格格不入,甚至觉得无话可说哀莫大于心死拉黑父母N年。
作为极其重视教育的民族,自古以来我们培养下一代的传统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一代又一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让孩子出人头地的普遍做法是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都要投钱尽可能用最好的条件培养孩子。古时候是孟母为了孩子好的教育环境不惜三迁,现在是把孩子送进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最终目标是要把孩子送进位于发达地区中国最好的学校,或者是主要以英美为主的世界最好的学校。
因为有父母的财力支持,孩子的成长教育环境都比同时期的父辈要好太多,很多时候孩子的成长环境要比上一代现在的生活条件还要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并组成相对应的意识形态。两代人过得是不同经济基础的生活,所以两代人的意识形态不一样。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两代人过的是不同经济基础的生活?原因在此: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教育逐渐变成是天分基础上的财富比拼。以前要想通过教育跃升阶层一般来说只需要天资聪颖就可以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阶层之间壁垒逐渐加深差距逐渐拉大,要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标准的优秀人才,除了要靠天分还得要财富加持。才气过人可以完全无视很多阻碍,如果非天赋异禀,就需要在教育中砸钱。具体参见之前写的文章:《大消费时代下两种人生路径的对比评析》。无论是家庭基础薄弱父母节衣缩食还是小康之家抑或是大富大贵衣食无忧,都是把下一代送到更好的环境中培养成长:条件差的去省会城市,条件一般的送去北上广,条件最好的例如某国民公子就送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学哲学。这样一来,两代人的意识形态就出现了分野。
经济发展速度太快,必然会带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北上广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因为其经济基础较好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一样(大部分情况下是更高级)的意识形态。所以我们会留意到,留过洋拼在北上广的年轻一代与尚在家乡的父母意识形态差距很大,而春节回家是这一意识形态冲突的爆发点。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代与上一代意识形态有所不同是在和平年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下一代与上一代意识形态差异太大,因此产生了各种矛盾冲突。这种冲突需要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伴随着社会整体不断反思教育来慢慢抚平,但是现在时间不等人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所以出现了父母子女矛盾频发的现象。
-3-家长让步
古语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效率是不可降低的。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释效率不可降低,人一旦接受了由更充分的经济基础产生出来的更高等级的意识形态,是没有办法接受以前的观念想法,要回到过去非常困难,这就像天天开法拉利突然让你去开五菱宏光夏利肯定是非常不适应的。要回去也可以但肯定是暂时的,因为这是逆自然规律的。
抚平两代人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最好的方法是父母不停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直面社会热点思潮抓住一切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进行思想碰撞交锋,承接家庭传统,最后通过讨论融会贯通出属于“xxx家庭新时代思想”。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充分的经济基础孕育出的意识形态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西方国家或是北上广等东部发达地区形成的意识形态不能全盘接受,不能武断地认为以前原有的东西通通不好一切反对。这需要两代人在生活点滴中不断明辨、扬弃,最终形成具有家庭特色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意识形态。
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两代人保持大体一致、相融共生又与时俱进的意识形态,这样的亲子关系才和谐。
但很客观地说,父母主动“跟上来”,在与孩子的“唇枪舌剑”中不断使自己的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的做法,其实对父母的要求相当高。
还是经济基础的问题。父母作为家庭的顶梁柱要要努力打拼才能使得整个家庭的收入要接近/最好是超过GDP增长速度才能让家庭保持竞争力获得长远发展。你得要先保证不饿肚子才能考虑其他锦上添花的事情。除此之外,诚如上文所言,现代社会教育是天分基础上的财富比拼。很多年轻一代视野开阔,能力优秀,综合素质强,除了自身努力以外,很大程度是因为父母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结果。养家糊口混饭吃,还要给孩子凑奶粉钱(泛指教育费用),这个过程已经耗费父母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外工作一天身心疲累,回家不能好好休息放松还要察言观色随时留意孩子的思想动态,查阅各方资料绞尽脑汁与下一代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这项工作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来。部分已经当上父母的85后、90后照顾尚还不折腾的小宝宝已经累得大呼救命,如果这些宝宝在如今资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长大成人,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肯定是更加困难更耗费心力。
-4- 孩子态度
综上所述,作为孩子:
一、如果父母在意识形态上还能“跟上来”,作为晚辈就尽可能等等,主动和父母一起磨合,彼此互相理解最后达到大体一致的效果。
二、如果觉得实在“等不及”,意识形态冲突太大,无需苦恼太放在心上,尽量寻找方法化解避免,不必走到“拉黑”这种极端方式。咱们可以客客气气地在两代人之间留点距离。爱也好恨也好,随风来随风去。留点距离就是各自留了些体面,也是身后的念想。具体参见之前写的文章:《留点距离就是各自留了些体面,也是身后的念想》。两代人意识形态差异太大是高速发展的时代必然带来的后遗症,共性问题无法避免很多人都很头疼,只能通过时间的流逝来逐步抚平。
父母无法选择,但是自己可以选择当怎样的父母。有朝一日有了小宝宝,心中就得有根弦,从小就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抓住一切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孩子打眼儿里永远佩服的精神导师,父母子女之间保持大体一致、相融共生又与时俱进的意识形态。
三、如果你拥有愿意与你思想同步的父母,那你真的超级幸运非常幸福,好好珍惜好好感恩。
-5- 推荐阅读
如果说本文主要是写给孩子看的,那么我之前写的文章《父母·子女|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是写给父母看的。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论述了抢占孩子意识形态高地的内容、方法、时机。个人感觉写得还可以,希望能为你在育儿的过程中提供些许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