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和我老公结婚之前,我并没有对“扶第魔”有深刻的体会。而且我也觉得去理解这些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我是独生女,我老公是独生子。
我们两个都是独自长大,充满个性中又有一种世间冷暖,要互相陪伴的滋味。我的爸爸很满意我的老公,也是因为他的家庭关系比较简单。
我的婆婆人很好,很能干,情商高,对我不错,这些让我觉得幸运,毕竟我的情商也不低。在没结婚以前,很多人就告诉我,要像孝敬自己的妈一样孝敬婆婆,但是千万不要像要求妈一样要求自己的婆婆。这句话我牢牢的记在心上。
逢年过节都会买礼物,住在一起后,也经常帮忙做饭洗碗,买回来的东西也都会一起分享,我是怎么对待我父母的,我尽量也要求自己去孝敬他们,毕竟他们养育了我老公也非常辛苦。
结婚后经常担心会和婆婆有矛盾,这恐怕是中国所有媳妇都会面临的问题,所以住一起之前,我老公就和婆婆沟通过不要过多干涉我的生活。这点婆婆做的挺好的,每次进来都会敲门,很多事情也都会问我的意见,每天都会做好饭叫我吃饭,早上赖床也不会讲我。
住一起两个月,一切风平浪静,没有半点涟漪。但我始终无法放下心来,他们对我的尊重和客气,让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外人。我虽然也为此感到失落,但是也表示理解,毕竟我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能够做到尊重和客气已经很不错了,估计这样的距离感也是需要建立而不容易被打破的。
我自己的性格是不容易与人产生冲突的,只要对方不要做的超过我的底线,很多事情还是可以原谅。我的为人处事也让自己避免掉很多冲突,但是一直有一个结在心里,不是特别的舒服,那就是我的婆婆就是中国非常典型的“扶第魔”。
第一次有这种感受是在我们结婚当天,在我们福建这边,结婚的时候,舅舅是最大的,要坐主桌,给的见面礼也是最多的。
我的婆婆在家中是老大,有两个弟弟,我老公有两个舅舅,他的两个舅舅家里条件都不算好,所以在结婚前舅舅们谈见面礼的时候,我就已经听说,先给过两天退还给他们的事情,当时我老公就被我一阵吐槽,而且这个事情不小心被我自己父母知道了,也都来和我抱怨。
大概的意思是见面礼本身是不退的,说出去被人笑话。而且这钱还是从我婆婆这里借的,当时我就有点不高兴了。这是第一次我感受到,我的婆婆对她两个弟弟的帮扶。
第二次是,我老公的小舅舅手机没话费啦,打电话给我婆婆叫她帮忙充话费,我老公不在家,就叫我充了。我充完后就在我们的家族群里看到一条欠债的消息,大致的意思是加上这个250块钱,一共欠我婆婆两万七千多的意思。这条消息本来要发给小舅舅的,结果不小心发到群里,我一看就明白了。
这一串数字当中还有小数点,看来一直以来,这个小舅舅一直找我婆婆借钱,而且我婆婆也是一直无私的奉献着。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我婆婆对他这两个弟弟的帮扶已经超过了一般人,在我老公小的时候,因为房子拆迁的原因,婆婆不舍得两个舅舅在外面租房子,于是把两个舅舅和外公接到家里来住。原本就两房的房子变得十分的拥挤,我婆婆还养大舅舅的孩子6年时间,没有去上班,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后来夭折了。因为这些事情闹的夫家鸡犬不宁,我公公和婆婆因为这些事情争吵不断,所以我老公就很不喜欢这两个舅舅,但是我婆婆依然十分坚持。
按照她的意思,外公在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要她照顾最小的一个弟弟,另外因为外公去世的早,所以弟弟都是我婆婆一手带大的,相当于第二个妈妈的感觉。
就在昨天我老公和婆婆又吵了一架,也是因为这个最小的舅舅。原因是小舅舅找婆婆借钱,但是她欺骗了我老公说没有借,个中细节有点复杂,就不一一说来。
我在房间里面听到我老公对我婆婆大声的说“我觉得你不是把他们当作弟弟,而是当作儿子”,我婆婆满口否认说“我是他们姐姐,我不帮他们谁会帮他们,电视上还经常看到姐姐背着弟弟呢”,听到这些我虽然也有一些不舒服,但总归还是平静的,毕竟没有涉及到我的直接利益。
我老公回房间后,他沉默不语,内心有一万个心结打不开,一直念叨着“我一定要扭转她这种观念”,我知道以后为这种事情吵架的时候还多的去了,从上一辈延伸到这一辈。
我不喜欢争吵,不代表我没有思想,我只是沉默不发,因为还构不成我的底线,我也有我的办法,我尽量不去参与这些事情,避免婆媳之间的矛盾。
我知道在中国式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下,我的婆婆终究是被道德绑架了,成了弟弟的牺牲品。一辈子除了操心自己的儿子还要操心自己的弟弟。
没有成家以前,恐怕没有这么大的矛盾,但是我和老公成家后,我们组建了一个家庭,对彼此父母都有了赡养的义务,这样的矛盾就开始演变开来,因为这毕竟也危害到我们自己家庭的直接经济利益。
但是这终究是没有办法解开的结,让人觉得可悲又无奈,如果想要家庭和谐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有多少钱自己去折腾就好了。我们作为子女不要太苛求,也不要变成“扶第魔”的工具就行。
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强大,强大到不在乎这些钱。亲情也好,爱情也好,婚姻关系也好,不要太过多苛求完美,如果能做到感恩已是极好,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才能产生一种美,所谓“难得糊涂”也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