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瑞幸咖啡上市了,作为新的一种营销模式,众多吃瓜群众在观望着这一模式在日后是否能成为新的案例被搬到经济课堂上来传播与分享。自然会有人比对几年前的ofo小黄车,从平地一声雷般的繁盛到烂尾只不过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今人唏嘘。再到HTC退出中国市场,金立手机宣布破产,P2P沙尘暴般地刮过一阵狂风……这是个资本运作的时代,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但这又是一个市场导向的时代,只要你有,只要你能,只要你敢,都会有声响的回馈。
经济浪潮下,受影响的最终是在一线的工人,按年龄占比,这完全是由90后群体支撑着的工业化时代。顶着诸多的压力,我们依旧是最乐观的一代。不会为了生活去刻意讨好领导,兢兢业业地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偶尔兴致来了会来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会苦中作乐地用保温杯泡上一杯枸杞茶来补充熬夜加班后的阴虚阳虚,给自己日渐掉落的每一根头发取名字来祭奠秃顶前的最后一丝丝倔强。至于内环里的一套房,沪A牌照的一辆车,这些是要有多大的想象力也不太会去想的事,毕其功于一役可能都不会兑现。
于是我们快30了,依旧是时代下的末等生。
曾经去一个新的公司,职场的老人们会问这一批的新人都多大年纪了?当初报自己是九几年的时候,会被各种羡慕。直到后来,我成了职场里的旧人时,看着迎面而过的荷尔蒙气息,避免自讨没趣,也就不再问了。反正总有人年轻着,可这人已经不是你了。
我未曾真正的为即将到来的30岁去做任何准备,或者是应对的策略。一直觉得那是一件特别遥远的事,眨眼间,身体肌能的退化越来越明显时,我不得不向岁月去低头。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就像刚入世时的天不怕地不怕,这个世界任我闯的狂浪不羁,到后来被社会教训,被职场潜规则,过得战战兢兢的,承认自己其实真的不是什么都可以,你给我一个支点,我也撬不动地球的。
所以,现在更愿意去平静地面对生活。
休息日把房间收拾了一遍,换了床单,清空了琐碎。超过两个人的社交活动一般不会参加了,要去迎合其他人的看法远没有一个人的行动自在。可以一个人去医院,但总也没有勇气一个人去吃海底捞,小姐姐说我下次去她一定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熊。看老旧的冷门电影,两个小时的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真好。会在规定的时间段去看一些喜欢的书,虽然隔天就忘了。但蕴含于胸的气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漫长的旅途才能积淀一整个的人生。也会要求自己去运动,在湿身的放浪中去体验自己的改变,感知坚持的意义。至于还有出逃的计划,学一种技能的想法,都在一日三餐里忽远忽近地等待着。
这大抵就是所谓人近中年的惶恐和焦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