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我们来学习山水田园诗人写的诗歌。什么叫山水田园诗呢?是把山水诗和田园诗合称为山水田园诗,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其实山水诗和田园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山水诗主要描写的是自然风景、名山大川,而田园诗则主要以农村的景象作为描写对象,诗中常常出现农村的各种生活场景、农民和农民耕田等。
总之,山水田园这类诗以描写山水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不是写城市生活的。那么唐朝的山水田园诗,谁写得多,写得好呢?有这么几位大诗人,他们分别是: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和柳宗元等。小朋友们了解一下,最主要的是记住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们二人合称“王孟”。(王维和孟浩然合称“王孟”)
其实,他们几个人,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和韦应物都不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山水诗的创始人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谁呢?是一个叫陶渊明的大文学家,他是东晋人,小朋友们背诵《朝代歌》:“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二晋前后延”中的“二晋”,指的就是西晋和东晋,先有西晋后有东晋。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这里我们知道一下就行,后面会讲到他的诗歌,到时候我们再详细了解一下陶渊明。
公元701年,唐朝就像刚开放的牡丹一样,明艳动人,诞生了李白,也诞生了王维。说白了就是,王维和李白是同一年出生的,都是701年,算是真正的同龄人,不过让人不解的是,却找不到两人交往的资料。按理说,两人都是著名的诗人,又都喜欢交朋友,还有几个共同的好友。比如,他们都是孟浩然的好朋友,都是杜甫的好朋友,都是王昌龄的好朋友,但就是没有李白和王维的交往信息,可能他们都是暗地里欣赏对方吧。
李白我们知道,是四川人,王维是哪里人呢?他是山西人,出生地是永济,属于山西蒲州。讲到永济,小朋友们是不是还有印象呢?咱们在6月份讲被唐诗捧红的中国四大名楼,其中鹳雀楼就在永济,是在中国北方,靠近黄河。我们还分别背了诗人王之涣和畅当的《登鹳雀楼》,有空的话大家再复习一下哈,不要背完之后,过两天又全部还给我了。
王维出生于701年,是山西人,小时候,王维特别聪慧,和他的弟弟一起认真读书学习,学了很多本领,会写诗,会画画,也会音乐,是个很勤奋的小朋友。王维15岁的时候,到长安应试,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因为他写的诗很有韵味,再加上他擅长画画和音乐,在长安,大家都把他当成奇才,很快就名扬京城。
虽然我们没看到王维和李白的交往,但是王维也是有很多好朋友的,比如他曾经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小诗,读起来很浪漫,诗的名字叫《相思》,听起来好像是写爱情的,不过也可能是赠给好朋友的,是送给哪位好朋友呢?我们来看看。除了《相思》之外,这首诗有个版本,还有一个题目叫《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啊?是的,杜甫也有一首诗叫《江南逢李龟年》。
李龟年是谁呢?他是唐朝著名的音乐家,曾经做过宫中的乐师,也就是给皇帝演奏音乐的人,那一定是高水平的演奏家了。他多才多艺,他会吹乐器、也会弹奏乐器、能唱歌,居然还会作曲,是不是全才?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喜欢音乐,经常在宫里开音乐会,李龟年就是音乐会的主角啦。如果这个《江上赠李龟年》的版本没错的话,这首诗应该当年王维写给李龟年的诗,李龟年是音乐家,他一唱王维的这首《相思》,就传遍了长安,就跟现在的流行歌曲似的。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前两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是指在南方生长的相思豆的果实,鲜红圆润,只有豌豆大小,当时的人不仅把它作为食物,还有人把它做成装饰品,比如镶嵌在项链戒指上等等。红豆树高三米多,秋天的时候开白色或者淡红色小花,冬天或者春天结果,很特别是不是?小朋友们好奇,一个小小的红豆,为什么会有相思的含义呢?
那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传说。说古代有个女子,她的丈夫出外做生意时意外去世了,这位女子很伤心,一直在一棵树下哭,在树下哭着哭着就去世了,然后这棵树竟然长出了红豆,所以人们也经常叫它“相思子”。唐朝的诗人经常用红豆来描写思念的情怀,而“相思”不限于男女爱情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比如王维对李龟年的友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南国的意思就是南方,红豆生长的地方,这句话字面意思很简单: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发出多少新枝呢?
下面两句很精彩:“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君,我们在《夜雨寄北》时讲过,是对对方的尊称,就是相当于“您”的意思,采撷,就是采摘,相思,就是想念、思念。这两句诗意思是:希望您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根据史书记载,当年李龟年逃到南方后经常吟唱这首《相思》,这是李龟年超级喜欢的作品。
小朋友要问了,李龟年在宫中弹琴唱歌当乐师,好好的为什么要到南方去?这就是因为著名的“安史之乱”,我们前面讲过的诗人李白、杜甫都经历过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影响了唐朝8年之久,很多诗人都牵连其中,比如王维,高适,李白,杜甫等。以后,我会用简单的话语来给小朋友讲讲“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这首诗的意思是:
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你能尽情地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二、《月夜忆舍弟》
从9月份开始,我们每周学一首跟秋天有关的诗歌。天气渐渐转凉,诗人的诗中也会有所体现,小朋友们学习的时候,可以好好体会体会。9月7日,也就是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在白露节这一天写的诗歌,非常有名,它就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shè dì)
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月份我们讲杜甫的时候说过,他出生于公元712年。李白被后世称为“诗仙”,杜甫是被称为“诗圣”,杜甫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三观很正,不但有家国情怀,而且对妻子、孩子、朋友都很好,他有四个弟弟,兄弟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很融洽。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在秦州写的。唐玄宗天宝14年,也就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到乾元二年,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了四年。“安史之乱”是什么呢?简单和小朋友说一句,唐朝的两个将领,一个叫安禄山,一个叫史思明,他们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目的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说白了就是,他们也想当皇帝,于是发动战争,想把皇帝打败。安史之乱的安,指的就是安禄山,史,指的就是史思明。以后还会再和小朋友们讲到。
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很多苦难,杜甫也带着自己的一家老小来到了秦州,秦州就是甘肃省天水市。759年的九月,叛军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我们知道,杜甫的老家是在河南,当时,杜甫只有最小的弟弟在身边,其他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老家这一带,正是战乱严重的地方,由于打仗,他和弟弟们音信不通,互相不知道对方过得怎么样。白露这里夜里他睡不着,一直挂念着远方的兄弟,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月夜忆舍弟》。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名字,月夜忆舍弟,“月夜”说明是晚上写的。“舍弟”就是指我的弟弟。月夜忆舍弟,就是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思念我的弟弟。“舍”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念“she”,第三声。比如我们说舍不得,就不能读成第四声哈。
我们来看前两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鼓】戍楼上边防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敲响后,就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就是说在战争期间,禁止夜间活动,大家都要安分地呆在家里。小朋友们可以想一下今年春天疫情期间呆在家里不能出去的情景。这就说明当时打仗还是很频繁,道路不能像以前那样畅通,到处都是战乱。【边秋】指秋天边远的地方,这里指秦州。
【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小朋友们见过大雁一起飞行的样子吗?每年到了秋天,大雁都要飞到南方过冬,它们可不是一只一只单独飞过去,而是一群一群一起飞,所以大雁是群飞的鸟,所以古人就把成群的大雁比作在一起不分离的兄弟。但是在这里,杜甫说“边秋一雁声”,边秋就是指秦州,一雁就是指和兄弟们分离的自己,杜甫是说自己就像离群的孤雁,离开故乡,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外地他乡生活,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不知道该投靠谁,生活能不能安定都不好说。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战乱隔断了交通,与兄弟音信断绝,戍楼上边防驻军的鼓声彻夜鸣响。边塞的秋雁声声叫着,到处是一片萧索,一片凄凉。
接下来两句是千古名句,一提起思念家乡的有关月亮的词句,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然后就是杜甫的这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月亮在天上,照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但是杜甫望着月亮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月下思念家乡和亲人,所以才觉得还是故乡的月亮最为明亮。
这句诗中【露】就是露水。【今夜】指今夜是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入秋后的第三个节气。我们有24节气,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6个节气,秋天的6个节气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白露节气在中秋节之前,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从白露开始,“露结为霜”了。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夜恰逢白露时节,更让人怀念亲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加温暖明亮。
接下来的两句,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内心是非常无助和不安的,下笔很重,甚至有生离死别的味道。他说“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有4个弟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有几个弟弟在战乱区,生死不知。【无家】就是没有家,杜甫为何说自己无家呢?因为这个时候,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经毁于安史之乱了。【问死生】就是“探问生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有兄弟却都分散了,天各一方,家已经不存在了,没有办法让人探问亲属的生死情况。杜甫的意思是:可恶的战争,把我们兄弟活活拆散,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最后两句说:“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书】信,这里指家书。【长】一直,总是。【不达】收不到。【况乃】何况,况且。【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家书都总是不能送达,更何况现在还发生战争,情况就更加难以预料。
这首诗写得很伤心,但是也非常感人,兄弟情深,让我们读来也很感动。安史之乱打了8年,对唐朝影响很大,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史之乱在当时对于每一个普通百姓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和噩梦,唐朝从此由盛转衰,盛唐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先讲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不是讲山水田园诗吗?怎么既没有山水诗,也没有田园诗呢?不急,不急,小朋友们,我们下周还讲王维,就讲王维的山水诗,本周先把今天讲的两首背会哈。
9月13日打卡内容(①②任选一首,两首更好)
①《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