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拖延症
【超级个体笔记13】关于拖延症

【超级个体笔记13】关于拖延症

作者: 哑哑妈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15:42 被阅读65次

一、拖延的定义

心理学指的拖延,则是人们那些“主动选择的、不理性的、长期的拖延行为”,即人们明知道可能会带来负面结果,却仍然选择拖延的行为。

拖延是一种状态,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疾病。

所有的拖延都是推迟,但不是所有推迟都是拖延,有“真性拖延”、“必要推迟”、“积极推迟”和“应该断舍离”,要加以区分。只有当一项推迟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才能称之为“真性拖延”:

一是后果有害;

二是本可以避免。

二、应该怎样看待拖延?

1、拖延是个好对手,是自我管理试金石。对手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如果能够仔细分析自己的拖延,都能从中学到好多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拖延的本质是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失效。

拖延问题成因复杂,表现多样。《拖延心理学》中列举了多种原因:完美主义、害怕成功、争夺控制、心理舒适区、时间感知类型等。原因背后有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精力管理、完美主义、关系焦虑、压力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2、对自己的拖延有平常心

(1)我们都有拖延基因

(2)现代社会有很多强化拖延的陷阱:

a、专业分工:这种分工让我们只见砖头,不见金字塔,难以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吸引力。

b、复杂系统反馈缓慢:许多任务需要很长周期,才能看到成效,反馈不及时;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很容易陷入“小完美”,而看不到“大完美”。

c、商业社会关注结果: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与淘汰机制,让我们为成果患得患失,很少能体验过程之美。

d、网络随时提供吸引力:当我们有逃避眼前任务的冲动时,网络马上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庇难所:微博、微信、淘宝、游戏……

三、和拖延症正确玩耍的3种感性姿势

真正对我们造成危害的,不仅是拖延的后果,还包括后续的“情绪税”——有人事拖延之后特别自责;有人是贴上标签以后的释放——原来是因为我有病,不治了——这些负面情绪,危害更大。

1、接纳

“哦,拖延你来啦——老师好!”

“这次有进步,我马上发现自己拖延了”

2、试着和自己讲讲条件

用WOOP给自己设定一个执行意图:“如果我拖延了,那么我就好好享受拖延20分钟”

3、尝试向拖延请教

请教也是个好方法,你可以试试“心理位移”的自由书写方式。

第一行你可以这么开头:

我开始拖延,是因为……这教会我……

然后写完以后,另起一行写同一个事情,不过这次要换第二人称:

你开始拖延,是因为……你学习到……

然后写完以后,再另起一行,这次用第三人称写这件事:

他开始拖延,是因为……他学习到……

写完你就会慢慢理解拖延背后的很多心绪,情感上也能理解了。

四、到底该如何“战拖”呢?

(一)60分战拖原则

战拖战到只要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就可以了。战胜拖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却不是为了战胜拖延。所以不管你战什么,都别忘记自己的目标——充实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二)增兵减灶法

造成拖延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两点:问题太难,不会做;没有动力,不想做。

“增兵减灶”法的核心是:拆解问题、降低难度、积聚动力、扩大胜率。

1、“减灶”:拆解问题,降低难度,以“容易开始”为第一要务。

“减灶”的核心其实是——通过聚焦、调整目标、细分目标和建立边界,让启动阻力降到最小,充分哄骗自己潜意识开始行动。

对于拖延而言,开始做比做多少重要,完成率比完成度更重要。降低任务的完成难度和成本,“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如果你想健身,目前有两家健身房供你选择:

A.健身房离你家3公里,年卡需要5000块;

B.在你家楼下,年卡需要8000块。

其他软硬件设施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哪个?

很多人会考虑A,因为其实3公里也不算远,便宜出来的3000元即使每天打车过去,一年200次也够了。但是如果你在锻炼上拖延,一定要选择B,因为它 符合最小启动力原则 。

(1)精简:做重要和恰当的事。

减半法则:

比如,你目标是扩大英语词汇量,最初的目标是底线300个单词/天,你可以先开始去做,但是一旦完不成,立即减半,改为150个/天;再完不成,再减半到75个/天……最终的下限,是每天记1个单词。

乍一听,你可能觉得减到“记1个”太夸张,这和没背有什么区别?

其实,差别很大。 1是下限,不是上限,也就是说最少背1个单词,背多了都是你赚到的。 当目标小到你分分钟就能达成,你很可能顺便就做了。正向激励,会让你进入良性循环。

世界最烂法则:

另一个对我“写文章时拖延”很有帮助的方法就是 “世界最烂法则” 。在被完美主义困住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我有权利写出世界上最烂的文章!然后开始写作。当你开始动笔,先写自己能写的内容,写着写着就会越写越顺,删除前面300字,下面就是好文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二分之一,那么烂的开始是成功的三分之一。

(2)近战:细分目标

(3)建立边界:降低干扰

2、“增兵”:转化、汇聚做一件事的动力

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论”,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三种:有关爱的“关联”、有关力量的“胜任”、有关自由的“自主”。当三者得到满足时,做事的动力会得到大幅提升。

做一件事之前,可以停下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的能力足以胜任要做的这件事吗?我该如何提高能力或调整目标,让我自己平和有信心?

(2)我做这件事是不是发自内心?是自我的决定还是外部影响?如果不得不做,我能主动选择从中学到些什么?我可以主动创造哪些新奇的尝试?

(3)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如何与喜欢的人产生更多链接?

五、问答:拖延的人怎么制定计划更靠谱?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这个现象是由蔡格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未完成的任务会一直追着我们不放,除非你形成一个清晰明确、大脑能演练的计划。大脑没法分清真实和假象,在脑子里解决问题的计划者,和真实的问题解决者一样的有力量。在我们定计划的过程中,大脑至少完成了下面四个动作:预演了未来、释放了焦虑、提高了信心、扩大了掌控范围。

理解了计划的底层逻辑,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你的计划有的时候没有用——那怎么制定更有效呢?

1、先定个不靠谱的计划

遇到任何让你焦虑的事情,尽可能多、详细地记录下来,然后列出一个最低限目标,并写下尽可能详细的步骤。简单来说,你可以制定一个“最糟糕结果的行动计划”——恐慌计划

2、定计划时,把你的投入和时间乘以150%,合作项目甚至可以乘以200%,是一个更加进阶真相的数字。

3、目标有压力,下一步行动要无压力。

六、“战拖”的有趣方法

1、谢天谢地我滚了

很多人会提到,在压力面前,会选择做不重要的事情来拖延。

明天考试,马上要开始复习啊!

但是书桌还没收,这样容易分心。收拾书桌2小时。

然后要喝点水静心,发现没有热水,烧水沏茶。1小时。

发现已经12点了,复习30分钟,困。

第二天,卒。

别和拖延对抗,尽快物理隔绝,我用一招叫“谢天谢地我滚了”:

明天要考试,桌子还没收拾怎么办?我滚!滚出QQ,滚出家,滚到图书馆。第二天滚到考场参加考试。谢天谢地我滚了!谢天谢地我滚了!谢天谢地我滚了!

2、改变计时方式

改变计时方式会改变我们对于未来远近的认知。Lewis Jr. 与 Oyserman (2015)的研究发现,以“天”作为时间计算单位会比以“月”或“年”更让人感到时间上的紧迫,也更愿意尽早做出努力。这可能也是高考倒计时总是使用“100天”而不是“3个月”的原因。

因此,你不妨尝试将截止日期的提醒设置成“距离截止还剩X天”,来帮助自己及早努力、减少拖延。

如果是当天的事,不要含糊地说“上午下午”,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目标:“距离下一个任务还有XX小时”甚至“分钟”。有很多手机APP和智能手表都有这个功能。

3、写《我的拖延日记》

尝试把拖延戏剧化是个特别有趣的方式,也是一种“心理位移”。通过把拖延戏剧化,反而接纳了自己的拖延。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拖延故事,你看你有多少中招的?

我的拖延日记——周日要交稿之拖延七式

第一式 回避场景

不听不听!不看不看!绕道绕道!卓老板说他在忙写作,不看不看!所有会提醒我进度的东西,绕着走。

第二式 专注不重要的事

要写文章了。哎呀,不对——没办法,再不洗衣服就没得穿了;哎呀,没茶了,喝杯茶凝凝神。咦,你们怎么都不洗碗啊。我来!(把时间花费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儿上)。

第三式 突然在其他领域发飙

写论文前夕,突然有了很多关于诗歌的灵感——灵感不能不抓住啊,论文再等等。

第四式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看看大家的进度——嗯,我还不算特别晚的,你看老王这个二货……他还没动笔。

第五式 嘲笑遵守计划的人

腹黑内心自白“刘润老师竟然提前写了一年的大纲?只有那些自信不足的人才需要提前做准备吧!呵呵呵,我就可以随时写。”结果,扑街。

第六式 侥幸的自我安慰

上次(3个月前)我只用了最后30分钟就写了个爆文,这次估计也可以。

第七式 推卸责任

开始做了,发现用时远超自己的预期,开始找外部理由——这次的题目比往常难得多,自己不得已才花很多时间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


补充:目标清晰的副作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设定过于清晰的目标至少有以下四种副作用:

1、可能让我们视野变窄,忽略视野之外的因素。

2、可能让我们冒更大的风险,不择手段地追求目标的完成,从而导致潜在的危害。

3、可能会损害我们身处其中的组织文化。用通俗的话讲,目标让大家变得更加“势利眼”了。

4、最重要的是,目标有可能会损害我们做事的内在动机,这恐怕是最大的影响。

总结我的建议:目标要少而精,抓住重点,解放大脑,减少压力;面对某些问题,或者身处某些阶段,没有明确清晰的目标也不见得是坏事。总之,先接受现实,再图改变。

相关文章

  • 【超级个体笔记13】关于拖延症

    一、拖延的定义 心理学指的拖延,则是人们那些“主动选择的、不理性的、长期的拖延行为”,即人们明知道可能会带来负面结...

  • 超级个体~拖延症

    这周的主题是拖延,而我,真是拖延到最后一天才交作业。 这周的确很多事。搬了家,换了岗位,老公感冒,女儿发烧,老妈突...

  • 《超级个体》关于你理解的拖延症

    13——1向拖延同志学习 拖延是一种状态,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疾病。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称之为“真性拖延”:后果有...

  • 拖延#超级个体13#

    概念 拖延,Procrastination,在拉丁文中,pro向前,crastinus明天。即不断把今天的事推到明...

  • 超级个体20170114-拖延症

    谈谈我对拖延症的看法。看来大数据的结果和我个人的感受是一样的,周围越来越多人(社交媒体也是)一张口就是“我患有深度...

  • 13-1向拖延同志学习

    15/5/2017《超级个体》吾爱庐 三个区分: 一、拖延与拖延症区分 拖延:人们明知道可能会带来负面结果,却仍然...

  • 行动派

    只想拖延,超级严重拖延症,如何治愈!

  • day70 拖延

    今天将古典的《超级个体》关于拖延的章节学习整理。 一、和拖延合作 真性拖延:只有当以下推迟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 重新认识拖延

    通过重读古典老师《超级个体》里关于拖延的话题,再结合《学习之道》,对拖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与拖延和平共处。...

  • 21天打卡D19

    【打卡】D19、35-viv晓慧 1:早起打卡✅ 2:听超级个体✅ 3.和古典-拖延症✅ @a【主宝宝】桃子 @a...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超级个体笔记13】关于拖延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zn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