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隐 编辑&排版: 杨三疯
昨天静心重看了一遍署名胡金铨导演的90版《笑傲江湖》。这部电影的署名导演多达六人,骨络虽然是胡金铨的模样,但是血肉却被徐克更改的极为模糊,缺乏辨认度。十足的烂尾电影,突然发现一段香港武侠电影的陈年往事,在此记录下来。
封面胡金铨出身于北京望族,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国画,迷恋文史古籍、京戏和各类地方剧种,还是老舍的忠实粉丝,这些文化氛围涵养了胡金铨的精神内核,中华传统文化在他少年时期就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笑傲江湖剧照1949年十九岁的胡金铨离开大陆远赴香港,初来乍到做的是校对佛经的工作,这期间他对佛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随后经人介绍进入费穆的龙马公司画广告,然后被有着“中国动画之父”之称的万古蟾赏识,做了美工。
侠女剧照随后又做了演员,直到1965年进入邵氏之前的这段时间,他先后与费穆、卜万苍、朱石麟、万籁鸣、严俊、李翰祥等导演接触学习,也对他后期创作产生影响。胡金铨在邵氏执导第一部电影《大地儿女》(创作来源于老舍作品《火葬》),但是因为时局原因反响平平,可是随后一部《大醉侠》奠定了他武侠宗师的地位。多年的经历与理解在这部电影中得到施展的机会。
演员时期照片正因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他的电影中也始终是亦禅亦儒国画风格。我始终认为,在华语导演里,鲜有能将中国古典的那种东方意蕴通过电影完美表达的,胡金铨算一个,《刺客聂隐娘》算一部。在华语电影里实谓凤毛麟角。后来的几部电影让胡金铨名声大震,这里不多提。
胡金铨与李小龙胡金铨的电影突然不受追捧的原因我觉得可能与李小龙的出现有关,与新浪潮的兴起有关,与那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有关。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左右时代,同时也无法摆脱时代,胡金铨奠定了华语武侠的格局,也终于有后人打破。
胡导在后期《山中传奇》《空山灵雨》中已经将那种充满禅意的电影语言发挥到登峰造极,曲高和寡,票房惨败。再也没有公司愿意投资他,在1982年与李行白景瑞合作《大轮回》之后,由于新式武侠已经革新了电影市场,胡金铨慢工出细活的理念再次在商业浪潮中遭受失败。至此沉寂六年后,胡金铨的迷弟徐克和程小东找到邀请他来拍摄金庸的《笑傲江湖》。
胡金铨与徐克这里面的关系很有意思,徐克想拍《笑傲江湖》,毕竟这部小说十分经典,受众群体庞大,但是金庸不想他拍,金庸早年就想让胡金铨拍他的小说,因为金胡两人年轻时就是朋友,可是胡大师觉得短篇抻长了容易,长篇缩短了太难,《笑傲江湖》人物众多,故事线索取舍很难处理。可也许是因为六年没有拍电影,也许因为徐克和程小东的恳请,又也许是其它的原因,总之胡金铨同意拍摄这部电影。
给侠女主角梳妆胡大师对拍电影非常严谨,可谓一丝不苟。可是徐克作为监制想法天马行空,拍摄过程中总共十四次更改剧本,胡金铨一气之下撒手回了台湾。当然徐克后来对外只说因为胡导身体不适,迫不得已回台湾休养,我赞同前半句,胡金铨身体不好是真,但没坚持把这部电影拍完就离开我觉得是跟徐克意见相左才导致的。
轰轰烈烈的新浪潮闹了几年也归于沉寂,观众也终于厌倦了徐克的飞天遁地与程小东的手撕活人。徐克不断变化招数,可是也依然阻挡不了武侠电影衰颓的势头。没了文化底蕴支撑的武侠电影,哪一部都是打打杀杀看了个眼瘾罢了。
侠女剧照
而内地近几年又出现了更新派的“写实武侠”徐皓峰,徐皓峰的电影不能算得上是武侠了,用武术概括更为准确。不论后续如何,终究也是一次掺杂了民国武术史的革新。不知道徐克看待徐皓峰又有没有想起当年意气风发的自己呢。
斯人已去,胡金铨对后世影响巨大。抛开与徐克的恩恩怨怨不说,如果当年没有李翰祥与胡金铨等导演的振兴,台湾本土电影早就沦陷了,香港电影也会失彩不少。在七八十年代,胡金铨在世界影坛是赫赫有名的导演,仅从地位这一点就鲜有人及。
他的风格与理念也对徐克,程小东,洪金宝,蔡明亮,侯孝贤,许鞍华等人都产生过影响。侯孝贤《刺客聂隐娘》是华语电影中唯一一部继承了胡金铨那种东方写意语言的电影,服装道具布景构图,样样堪评。蔡明亮在《不散》中直接在电影院中播放胡金铨的《龙门客栈》表达对他的崇拜与追思,据说贾樟柯新电影也有致敬胡导。
不散剧照有人说大师生错了年代,如果生在现在一定能保持高水准的创作。而我言未必,要知道即便在热钱涌动的当今华语市场,侯孝贤凭借他的人脉地位还四处讨要资金,并用八年的时间才磨出这一剑。
毕竟现如今,沉得住气的人不多见啦。就算有沉得住气的人,也终会沦为沉默的大多数,因为这个时代就是浮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