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看《人生》,觉得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高加林有学识,有俊朗的外表,这使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爱得不能自拔。她无时无刻不把高加林放在心上,即便父母反对。而高加林,却是在自己丢了教师工作,受到了打击之后,得到了精神的慰藉,心里始终不能完全的接受刘巧珍。
当他有了进城的机会,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开始接触的人的层次不一样了。高中同学黄亚萍的再次出现,两个人的思想、学识相近,精神上能够走到一起。黄亚萍的爱恋让高加林更加充满激情,理想与抱负似乎也唾手可得。
他放弃了刘巧珍,刘巧珍没有纠缠他。尽管得不到,刘巧珍依然爱着高加林。当高加林失去了城里的工作,再次回到农村时,刘巧珍还是跑去找姐姐的公公帮忙,希望高加林能够得到一份教师的工作。
她的这份爱,始终不变,哪怕自己已经嫁作他人妇。
再看《人生》,这是一个励志的奋斗故事。
高加林出生农村,求学上进,在城里高中毕业。因为没有城里户口,只能回到农村教书。这样的安排也是非常令人满意的。然而,好景不长,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为了一己之私,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了高加林。
他很不甘,不愿意在地里一辈子,不满父辈们那种为了生活而生活的简单生活方式,可也无处施展自己的才能。叔父的出现,给了他进城里的机会,他如同久旱逢甘霖,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努力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开启了人生的新的篇章,一种向往的,富于理想,锐意进取的现代文明生活。
但是好梦难圆,他通过亲戚关系得到城里的工作的事情被人告发了。他的理想与抱负不能实现了,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农村。难以承受的时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的是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虽然没有得到别人嘲笑,他又再次得到了教师的工作,但他的那颗奋进的心没有改变。一旦有了机会,他还会再次腾飞。
三看《人生》,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影子。
小时候,我爸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要我好好学习,离开农村,去城市站稳脚跟。那个时候不太懂,但是很听话,努力学习。
上大学后,我的户口终于迁走了,那时候是一种喜悦,就像孙少平要把户口迁去黄原时的激动心情。生活上没能达到城里的状态,至少户口先满足了。
如今,农村是回不去了,户口悠悠转转,也成了城镇户口。而家乡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那些惠农政策与我没有一点关系。自己的地没了,老家的屋基都只能继承了。
人生,就是这样的戏曲化。但是每一次的选择,却是自己的决定,不一样的选择,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影响。就如马云曾说,他看了《人生》后,决定参加高考,失败了一次两次,还是选择了坚持第三次。
(读《人生》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