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治疗:全身出虚汗、心慌胸闷。

作者: ef1ef59036ec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3:38 被阅读129次
齐阿姨是我们的老顾客了,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想来调理,她的出虚汗困扰很多年了,之前她一直调理颈椎(一直都是手法调理,害怕针灸),她出虚汗挺严重的,有时候店儿看病的人较多,齐阿姨就坐在椅子上排队,轮到她时,我一摸她的颈椎、额头都是虚汗(坐在那儿不动都出汗,而且是冬天)。

  一、没有具体症状时寻法理

    相信我们在学习《内针》的过程中,一定有这样的困惑?那就是遇到有些证的定位并不能如此清晰?比如:失眠、全身出虚汗等等,这类症状不像某个部位疼痛具体到精确位置!那应该怎么办呢?

最害怕睡不着

  《内针》主要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所以我们遇到这类病症可以去翻阅经典,我们都知道失眠的原因是:阳不入阴。为什么?

  《黄帝内经》: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简单来说就是:阳不入阴,阳不入阴怎么办?那就把阳引过来,从哪儿引呢?当然是:从阴引阳从:开始的意思。也就是从阴经下手把阳引过来,所以一下思路就有了,厥阴的内关、少阴的神门、太溪、太阴的列缺,当然这些穴位都扎吗?不一定,随症治之!

     

多出地方出汗怎么办?

    那么问题又来了?出虚汗,整个头,前胸后背都出汗,应该怎么办?难道涉及的经络都扎一遍吗?这样的话是不是太复杂了?

    怎么办?求助于《内经》,黄帝内经》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故出虚汗肯定和“少阴”经有着很大的关系,心阳不固,阳气浮越太过,阳化气,阴成形,气化为水,这时需要用阴平衡阳,加之“手少阴、足少阴”为同经同气(从脏腑角度来说,肾有固摄作用),所以治疗出虚汗我重点放在了少阴经。

        二、解决方案

  六经辩证:太阴、厥阴、少阴、督脉、任脉

  三焦:上焦

  经过分析后,我们便可容易下针了,患者:失眠、出虚汗、心慌胸闷,心慌胸闷可以选:厥阴内关、任脉列缺;失眠、出虚汗可以选少阴神门、阴郗、由于患者怕针没有选择督脉后溪,而是选择了百会,当然如果选择足部的话可以:三阴交、太溪、公孙、照海、申脉等穴。

一诊时患者自诉出汗有减轻,但是只是一点点。

二诊时患者说晚上睡觉和白天都几乎没有出汗,明显改善了很多。

《内针》治疗:全身出虚汗、心慌胸闷。 太溪、复溜、三阴交

    一一一一一结语一一一一一一

  今天分享的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这些都是笔者平时的一些临床经验,大家对于笔者最大的支持就是评论或者转载,这样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谢谢!

相关文章

  • 《内针》治疗:全身出虚汗、心慌胸闷。

    齐阿姨是我们的老顾客了,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想来调理,她的出虚汗困扰很多年了,之前她一直调理颈椎(一直都是手法调理,害...

  • 寻找抑郁药的女人

    “有治疗抑郁的茶饮吗?” “您能说下症状吗?” “心焦,胸闷,气短,心慌…恐惧。” “您这…...

  • 心慌胸闷难喘气

    李某,女,39岁。 心慌,胸闷,难喘气。 微信问我:需不需要去医院检查。 告知:不用!先过来看! 察脉:脉气弦郁满...

  •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之皮内针疗法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之皮内针疗法讲解如下: 皮内针又称“埋针”,是将针具刺人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 间,利用其持续刺激...

  • 贵族养生——咖啡灌肠

    适合人群 1、 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四肢无力者2、 食欲不振者 3、 腰酸背痛,全身无力,容易疲劳者 4、 焦...

  • 黄帝内针—治疗舌炎

    症状:整个舌头痛,周边密布小疮,舌尖有糜烂,吃饭时候很痛苦。 辨经:太阴、阳明,厥阴、少阴。任督。 三焦:上焦。 ...

  • 内针治疗突发耳痛

    女,20岁,运动员,主诉,训练游泳中突发右耳刺疼难忍,诉几天前耳有外伤。 内针治疗思路 三,三焦定位,上焦, 二,...

  • 内针治疗胳膊疼!

    昨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胳膊很疼,睡觉翻身都困难。 按照内针治疗思路: 1 . 三焦经络:胳膊...

  • 中医望诊新四诊之耳诊图片

    此患者脊柱变形致胸闷,心慌,腰部不适

  • 高血压头晕胸闷病例

    患者高血压病多年 近日血压控制不满意 伴头晕 胸闷来诊 2018-1-28开始脑针治疗 至2018-2-5共治疗5...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针》治疗:全身出虚汗、心慌胸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ce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