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三十四 | 堂堂国君楚怀王居然被抓到了秦国?
上一篇讲到了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接着,来到楚国这边,看一看楚王是怎么“一顿操作猛如虎,发现结果零比五”的故事。
公元前二九九年。
这一天,秦国进攻了楚国,一下子就占领了楚国的八座城池。
【评】秦国的国都为咸阳,楚国的国都为郢都。郢都在今天的湖北江陵西北一带。
秦襄王嬴稷写了一封书信给了楚怀王芈槐,说的是大家曾经都是兄弟之国,关系非常好,还曾经在黄棘(河南省南阳市南)立下盟约。但是楚国太子芈横杀了秦国的一个重要大臣,没有谢罪反而逃跑。秦襄王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所以才会出兵进攻楚国边境。
秦襄王也认为楚怀王知道错误后,将太子派到齐国去做人质,希望两国能够和平,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秦襄王认为秦楚两国离得近,同时又互通婚嫁,是可以继续成为友好的国家的,所以他想要邀请楚怀王在武关(陕西省商南县东南)会面,然后商讨缔结盟约的事情。
【评】武关,是在秦国境内的的一个县。楚怀王如果真的去了,相当于羊入虎口。之前张仪已经多次戏弄过楚怀王了,如果这一次再去,相当于多次在同一个跌倒,而且结果也是非常危险的。国君如果被俘,楚国国内必将大乱,秦国也可以趁机再捞一把。不得不说,秦国就是这样一个诡计多端的国家。
【评】楚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广大的国家,却多次被秦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真的是治国无方。
楚怀王心里还是愿意去的,因为根本打不过秦国,强硬不起来。去,可能会被抓。不去,秦国又可能会进攻楚国,进退两难的。
这个时候,宰相昭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没有必要去会面,只要加强边界的防守,防止秦国的突然进攻就可以了。他认为秦国就像是财狼一样,秦国的野心绝对不是单纯地想要和楚国交好,而是想要吞并所有的诸侯国。所以这一次去武关,是非常危险的。
楚怀王的儿子芈兰却坚决赞成楚怀王去秦国,因为芈兰是娶了秦国皇家的女人,他认为这样的婚姻关系,是可以保证两国之间的关系的。
而楚怀王也认为儿子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于是收拾行李,抱着极大的希望去到了武关。刚准备坐下来好好谈一谈的,突然间就被抓了。原来秦襄王是派了一个大臣,假装是秦襄王,然后准备跟楚怀王会面,他自己是没有到武关的。
楚怀王被抓之后,风尘仆仆地被押到了秦国国都咸阳。秦襄王则坐在王位上,设置酒宴,把楚怀王当做是一个下属一样对待。同时,秦襄王要求楚怀王割让巫郡(重庆市巫山县)、黔中郡(湖南省沅陵县)两个地方的土地。
楚怀王非常生气,又一次被秦国骗了,而且还被要求割让土地。
【评】楚怀王一家人多次被骗,却一点都不知道长进,儿子更是天真到不行。这样一对父子管理楚国,也难怪楚国有着庞大的国土面积,有着强大的军队,却一点一点被秦国蚕食,最终灭国。真的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发现结果零比五”。
来看一看楚国国内。国君被抓了,大家都慌了手脚。于是大臣们互相商议说,楚怀王被抓在了秦国,太子又在齐国当人质。要是齐国和秦国这个时候进攻楚国,那么楚国必定没有反抗能力。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立一位新的国君,要不随便找个王子立了?
昭睢则不同意。他认为国君和太子都在国外,现在又冒然立别的王子为国君,这是违背楚怀王的意思的。所以,还是要让太子回来,登上王位,主政国内国外的事务。所以,昭睢对齐国宣称楚怀王突然间去世了,想要让太子回来奔丧。
齐闵王田地知道这个消息后,一时间也很矛盾,所以召集大臣商量对策。有大臣的意见是,继续扣押太子,并要求楚国进献淮北的土地。等到土地割让了,再把太子放回去。
齐国国相则认为,这不行,要是楚国一怒之下,立了别的王子为国君,那计谋就落空了,而且还会得到一个不仁不义的名声,而且太子也失去了作用。
有另外的大臣也认为,就算是立了新国君也没事,可以利用太子跟新国君做交易,如果新国君愿意交易,那么就帮他杀了太子,以绝后患。
齐闵王综合各方意见之后,还是听从了齐国国相的意见,将太子送回了楚国。太子回到楚国之后,成为了新国君,即芈衡,楚顷襄王,楚国第二十二代国君。
【评】人命,在国家利益面前,一分不值。就算是太子,在国家利益面前,也只是一个交易工具而已。而齐国归还了太子之后,也应该趁机与楚国联合,共同来抵抗强大的秦国。同时,楚国新国君也要励精图治,不能够再让楚国这样下去了。
后来,楚怀王曾经逃跑,想要跑到赵国,但是赵武灵王当时不在国内,所以赵国人也不敢接纳楚怀王,所以又被抓了回去。最后,一代国君,客死他乡,死在了秦国。其他的诸侯国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开始对秦国不满。齐国、韩国、魏国、赵国、宋国联合军队,进攻秦国。
而这一次,秦国并没有能力抵抗,只能够退还先前占领的武遂退还给韩国,将封陵退还给了魏国。
【评】并不是说秦国真的天下无敌,只要其他的诸侯国能够联合起来,是能够将秦国打倒的。苏秦的合纵计谋,曾经把秦国逼到十五年不敢出关,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周天子如果能够作为最高的领导者,来统领这一场合纵,那是最好不过的。否则,蛋糕的分配不恰当,诸侯国之间因为利益的争夺而无法达到一致,那么就会分分合合,秦国也因此能够从中作梗。

点击关注【稽圣】
订阅《资治通鉴》以及传统文化的讲解。
了解《资治通鉴》的故事,学习古代帝王的治国理政思路,学习为人处世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