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WANG愿长,这是我在简书创作的第301天,今天首页只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我要写一个城市迁徙时代个体成长差异的故事,我想分享世界真实的一面,与此同时,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对得起你的时间。
【大城市or小城市】
我出生在小城市,在2.5线城市上的大学,现在在一线城市算是凑合着活,也就是说,从18岁开始,我的生活环境中总是会接触到很多关于大城市和小城市的话题(大和小只是说城市的规模,无主观色彩,下同);甚至在18岁之前,大人们也都会倾向于对男孩子说,要去大城市闯荡,锻炼人,开阔眼界之类的话,但却没有人跟我讲过,开阔眼界到底有什么用,最多也只是说有社会地位,有钱,生活更幸福,而这中间是怎么连接到一起的,从未得知。
本篇不是想表达,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好,因为no people no different(很时髦的句型呀),你觉得好,那就好!我,只是想表达一下对大家都在说的一些观点和现象的看法,比如:
1、小城市的人,应该到大城市闯闯
这应该是当我们还在家的时候,听到亲戚朋友说到最多的话之一(另外一句是,处对象了木有),但是一旦真去到大城市,或者到了选择的时候,很多父母又在说,“还是在家好呀!”不过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到底一个城市对一个人有哪些具体的影响。通过一些生活细节的对比,试着说说这个事:
【办事】
前段时间办护照,就拿这个事举例吧:
小城市:我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办,平时和亲戚朋友闲聊的时候,就说了一下,这时,多数情况得到的反馈是”诶,我认识个朋友在做出入境的工作,打电话帮你办一下吧“,如果是个正常人的反应就是”诶哟,太棒了,办好了,请你吃饭!“这件事就这么顺顺利利的办妥了。
大城市:我仍旧不知道怎么办这个事,跟这面的朋友一说,这时,多数得到的反馈是,”诶,我之前办过,应该是要怎么怎么样,这样或许办的更快一些。“正常人的回应是:”太感谢了,那我某天去试试看,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可能还得麻烦你哈“。之后,自己去办,问有关部门正常的流程是怎样的,在正常流程基础上怎样才能更高效的把事情办好了,最后结果是一样的,事情办好了。
以上的两种情况,是我想象出来的,应该还算符合普遍的实际情况,同样是办一件事,结果也相同,但是对人的影响却不同,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永远是趋利避害的。
第一种情况发生后,我会在潜意识中觉得人际关系很重要了,认识人,办事会方便很多,接下来的做法就是维护好我的人际关系,需要办什么事了,先想一下有没有这方面的朋友,如果朋友圈较广的人,总是会找到人帮忙办事的。日积月累,酒桌上的话说的更在行了。
第二种情况发生后,在我潜意识中,也会留下人际关系很重要的标签,因为会帮助我了解更多的信息,但同时自己的事还都是自己去办,所以自己了解的更多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办起事来才会更快。接下来的做法就是时常关注些有用没用的信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上,然后抽出一部分时间维持人际关系。日积月累,自己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相同的事情,不同的环境所提供的反馈不同,对人的影响也就不同。
【业余生活】
业余生活,是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最直接产生幸福感的东东。我们同样来描述两种实际情况。举例:周末一个人在家无聊的时候吧(别说你没有)。
小城市:翻翻通讯录,给谁打电话呢,嗯~~~~~好,就他了。”喂,干嘛呢?出来啊?“,对方:”哪见面?干嘛去啊~“——”哎呀,出来再说吧。“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出来后可能还找了几个共同的朋友,玩的可能是常规项,能折腾点的就旅游去了,happy的一天就过去了。
大城市:心里在想,”今天干嘛啊“,就干憋,根本不用翻通讯录,翻也找不到。这时,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要么宅,要么死!第二种:待不住的人,到处寻觅人和新鲜事物,加一些群,参加组织的活动,期望从聚餐中认识一些差不多的朋友;另外,寻觅新奇的地方,到处走走看看,也不乏有些比较成长的人士,找找讲座,看看书,聊聊人生什么的,一天也就过去了,是否happy倒不一定。
上述的两种情况,都是根据普遍的现实情况,每个人当然都有不同,相信多数情况应该与描述的相差不大,应该不会影响我们去发现两者的不同。两者的共同点是,人在无聊的时候应该都会想要得到陪伴的,只不过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得到陪伴的方式不同。
第一种情况:在几个亲密的朋友那里就很容易的得到陪伴,所以与这几个发小的关系越来越好,一起疯一起玩耍一起聊知心话。而因为工作或者办事情,有一些聚餐活动,认识一些新朋友,却完全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交往,说直接点,就是我不喜欢他,我完全可以不搭理他,因为在我无聊的时候有人陪伴。也就是,大家会常说的,没事的时候不找我,有事了才来找我。总结一下就是,在【办事】情景中,锻炼出为了达成自身方便而需要的交际能力,却在【业余生活】情景中,其实是不欣赏这个人的某一点,不喜欢他的陪伴。
第二种情况:要么宅,要么死的那类人不多说,因为这类人应该比较难在大城市找到归属感,换句话说,他在哪个城市都可以宅,尤其是单身的,再如果有经济压力可能不久会离开,这个会在下面的现象中细说。那第二类待不住的人,在大城市如果能有一个挚交好友真的是幸运,而就算有,也不可能天天在一起,所以平时会主动找一些社交的场合,哪怕是其中有一些人你是不太认可的,但在下一次的聚会中,你还是会参加,因为供你选择的交际场合太少了,慢慢就会习惯接受不同性格的人。尽管能接受不同的人了,可是难免有时候还是找不到人陪伴的,就只能找自己的爱好来陪伴,解决这样的无聊。长此以往,结果应该都想得到。
本人个人言论:多数情况,人是被动接受环境,并做出反应的,怎样的环境造就怎样的人。除了一种情况,就是你有终极的人生目标,你的信念、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特别明晰并一生不变,这样的话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不会被环境左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