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英文名Heibei Museum,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文物藏品15万件,以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画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文物最具特色。另外,院内藏书5万余册,不少是明清善本图书。琳琅满目的各类奇珍异宝大多藏于博物馆陈列展示玻璃柜中供游客观赏。
博物馆简史:
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4月的河北省博物馆,经过多次的搬迁和扩建,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
建筑指南
河北博物院总建筑面积53128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建于1968年,外观仿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式建筑,南区是总建筑面积33100平方米的新建区,周围环以高大的廊柱,与北区建筑形制和主色调相呼应。
参观信息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9:00—17:00
周二至周日 (16:30停止入馆)
周一全天闭馆
温馨提示:拍照留念时请勿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和脚架。
部分珍贵藏品
“长信”宫灯,西汉时期文物,1968年出土于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高48厘米,形状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
铜羊尊灯,西汉时期铜器文物,通高18.6厘米,长23厘米,灯作卧羊状。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战国时期文物,1966年出土于易县燕下都遗址老姆台,长74.5厘米。燕国宫门构件,作兽面衔环状。
中山王铁足大铜鼎,战国时期礼器文物,1977年出土于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错"墓,高51.5厘米。
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座,战国时期文物,1977年出土于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错"墓,边长47.5厘米。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时期文物,1977年出土于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错"墓,长51厘米。
刘胜金缕玉衣,西汉时期文物,1968年出土于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长1.88米,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
错金博山炉,西汉时期熏香用具类文物,1968年出土于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通高26厘米。
北齐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北齐时期文物,1989年出土于磁县湾漳村高洋墓,长37米、最深处8米。
彩绘散乐浮雕,五代时期墓葬墙面装饰品文物,1995年出土于曲阳县西燕川村王处直墓,长136、高82厘米。
青花开光镂雕红蓝釉花卉大罐,元朝时期文物,1964年出土于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元代窖藏,通高42.3厘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