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 【魏晋 王粲】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
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这首咏史诗以“三良殉秦”为典故。
春秋五霸秦穆公,得到良臣三兄弟——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兄弟仨才学过人,深得穆公赏识。某次穆公赐宴,表达对三位臣子的赞赏,兄弟仨感恩君主知遇之恩,誓愿与君生死相随。一年后,穆公殁。立遗嘱,要兄弟仨表“生死相随”之志。兄弟仨便殉葬了。
诗人认为自古没有殉葬的先例,秦王要求三位臣子同死,其实是对他们的杀戮,是一种独断专行的残暴的行为。而对良臣的行为,诗人既有赞叹,又有同情,还有不甘。良臣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尊重矢志,守节不移,值得赞叹。良臣难与亲眷同享人伦,忠孝仁义两难全,甚为同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并非真明君,而良臣舍命也要保全名节,守住誓愿,有点愚忠,令人叹息。
此诗被收录在年历“一月立志篇”中,看来编者对三良的评价更多是偏向于对“志”的认知。“人各有志”最早出处就是来自此诗。每个人有自己的认知,所立之志就会不同,而所谓的对他人之志的理解也会不同。不过,对我而言,我希望自己的志向能经得起心灵的叩问,不是为名闻利养,不为身份阶层,而是为了生命品质的纯粹、真实与圆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