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国学文化“一字定褒贬,荣辱片语间”之谥号

国学文化“一字定褒贬,荣辱片语间”之谥号

作者: 剪烛弄影a却话西窗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22:41 被阅读25次

        “一字定褒贬,荣辱片语间”之谥号

    在中国古代,天子、诸侯或其他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死后,要另外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例如:汉文帝、周武王等都是谥号,谥号不一定是皇帝的专利,有些大臣或者著名的人物也有谥号,比如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称文正公、抗金名将岳飞称武穆王等。

    “谥”在《说文解字》中作“諡”,据严可均《说文校议》,当作“谥”。《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说文解字》:“谥,行之迹也。从言,益声。”对谥号产生的时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白虎通义·谥》说:“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看来缺乏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谓周公旦、太公望“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谥号的产生是周共王、周懿王以后的事(见《观堂集林》卷十八《遹敦跋》第895、896页,中华书局,1959年)。无论怎么说,谥号的产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并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周天子有谥号,诸侯并不全部赐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除了诸侯,一般的卿大夫乃至贵夫人也有了谥号,还出现了私谥。周天子及诸侯死后既要避讳其名,就需要另有美称;生前称本名、称尊号,死后称谥号。谥号是一种讳称,所以谥法又叫易名礼或更名典。谥号既为“行之迹”,就需要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确定褒贬,以“进劝成德”,“劝善戒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人的行为既有善、恶与一般的不同,谥号用字也就区分为美、恶、平三类。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得到广泛认同。早期谥号为自称,比如“周文王”、“周武王”。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夏商时代的帝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前面一个字据考证是一种祭司方法(参考《历史的荒原》),后面的一个字则表示在哪一天进行祭司。例如盘庚是指在庚日用盘这种祭司方法祭司祖先,祭司也是对先祖执政历史的一种总结。盘是指敲打磐磬的祭祀方式。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对象

    西周东周的天子,各国诸侯,卿大夫及夫人有得谥资格;

    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

    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得谥资格;

    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古解

    《逸周书·谥法解》: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殇。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

    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外内从乱曰荒。家不治,官不治。

    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乐,怠于政事。

    在国遭忧曰愍。仍多大丧。

    在国逢骨曰愍。兵寇之事。

    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长乱。

    使民悲伤曰愍。苛政贼害。

    贞心大度曰匡。心正而用察少。

    德正应和曰莫。正其德,应其和。

    施勤无私曰类。无私,唯义所在。

    果虑果远曰明。自任多,近于专。

    啬于赐与曰爱。言贪□。

    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

    克威捷行曰魏。有威而敏行。

    克威惠礼曰魏。虽威不逆礼。

    教诲不倦曰长。以道教之。

    肇敏行成曰直。始疾行成,言不深。

    疏远继位曰绍。非其弟过得之。

    好廉自克曰节。自胜其情欲。

    好更改旧曰易。变故改常。

    爱民在刑曰克。道之以政,齐之以法。

    除残去虐曰汤。

    一德不懈曰简。一不委曲。

    平易不訾曰简。不信訾毁。

    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

    敬事供上曰恭。供奉也。

    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

    既过能改曰恭。言自知。

    执事坚固曰恭。守正不移。

    爱民长弟曰恭。顺长接弟。

    执礼御宾曰恭。迎待宾也。

    芘亲之阙曰恭。修德以盖之。

    尊贤让善曰恭。不专己善,推于人。

    威仪悉备曰钦。威则可畏,仪则可象。

    大虑静民曰定。思树惠。

    纯行不爽曰定。行一不伤。

    安民大虑曰定。以虑安民。

    安民法古曰定。不失旧意。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

    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

    小心畏忌曰僖。思所当忌。

    质渊受谏曰釐。深故能受。(本作僖,史记均写作釐,今简化为厘。古文中涉及仍作釐)

    有罚而还曰釐。知难而退。

    温柔贤善曰懿。性纯淑。

    心能制义曰度。制事得宜。

    聪明叡哲曰献。有通知之聪。

    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

    五宗安之曰孝。五世之宗。

    慈惠爱亲曰孝。周爱族亲。

    秉德不回曰孝。顺于德而不违。

    协时肇享曰孝。协合肇始。

    执心克庄曰齐。能自严。

    资辅共就曰齐。资辅佐而共成。

    甄心动惧曰顷。甄精。

    敏以敬慎曰顷。疾于所慎敬。

    柔德安众曰靖。成众使安。

    恭己鲜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

    宽乐令终曰靖。性宽乐义,以善自终。

    威德刚武曰圉。御乱患。

    弥年寿考曰胡。久也。

    保民耆艾曰胡。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追补前过曰刚。勤善以补过。

    猛以刚果曰威。猛则少宽。果,敢行。

    猛以彊果曰威。强甚于刚。

    彊义执正曰威。问正言无邪。

    治典不杀曰祁。秉常不衰。

    大虑行节曰考。言成其节。

    治民克尽曰使。克尽无恩惠。

    好和不争曰安。生而少断。

    道德纯一曰思。道大而德一。

    大省兆民曰思。大亲民而不杀。

    外内思索曰思。言求善。

    追悔前过曰思。思而能改。

    行见中外曰悫。表里如一。

    状古述今曰誉。立言之称。

    昭功宁民曰商。明有功者。

    克杀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贤。

    安心好静曰夷。不爽政。

    执义扬善曰怀。称人之善。

    慈仁短折曰怀。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述义不克曰丁。不能成义。

    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

    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伐功也。

    思虑深远曰翼。小心翼翼。

    外内贞复曰白。正而复,终始一。

    不勤成名曰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

    死而志成曰灵。志事不□命。

    死见神能曰灵。有鬼不为厉。

    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

    好祭鬼怪曰灵。渎鬼神不致远。

    极知鬼神曰灵。其智能聪彻。

    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去谏曰愎,反是曰很。

    不思忘爱曰刺。忘其爱己者。

    蚤孤短折曰哀。早未知人事。

    恭仁短折曰哀。体恭质仁,功未施。

    好变动民曰躁。数移徙。

    不悔前过曰戾。知而不改。

    怙威肆行曰丑。肆意行威。

    壅遏不通曰幽。弱损不凌。

    蚤孤铺位曰幽。铺位即位而卒。

    动祭乱常曰幽。易神之班。

    柔质受谏曰慧。以虚受人。

    名实不爽曰质。不爽言相应。

    温良好乐曰良。言其人可好可乐。

    慈和遍服曰顺。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博闻多能曰宪。虽多能,不至于大道。

    满志多穷曰惑。自足者必不惑。

    思虑不爽曰厚。不差所思而得。

    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

    去礼远众曰炀。不率礼,不亲长。

    内外宾服曰正。言以正服之。

    彰义掩过曰坚。明义以盖前过。

    华言无实曰夸。恢诞。

    逆天虐民曰抗。背尊大而逆之。

    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

    择善而从曰比。比方善而从之。

    隐哀之方,景武之方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失志无转,则以其明,余皆象也。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憹,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服,败也。秉,顺也;就,会也;忄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穅,虚也;澼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以上文章属于拼凑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文化“一字定褒贬,荣辱片语间”之谥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vt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