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列子太学(慈祥华人)
中华智慧之“归零篇”

中华智慧之“归零篇”

作者: 一朴信信 | 来源:发表于2021-03-04 20:32 被阅读0次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延命紫云袅袅》系列  第060篇

    归零,是中华文化和民族智慧的精髓,是人生修炼、成长和发展的入口、关键和必经途径,是灵魂的回归和重生,是意识、能量和信息的汇聚、归并和合一。人生所有的修炼活动或课程,都需要保障意识归零(守中、秉一),信息公奉,能量聚拢,而不可煽情、错接、假爱,滥竽充数、虚空浮漂、虚构玄幻,缺乏体证实证。总之,归零的智慧十分独特、深刻和根本。

    生命之初

    一、何谓归零?

    归零,首先是意识归零,“是”变为“非”,超越是非,只知生死,除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三个基本问题之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是,能量和信息归于自动、策动、无极、无为的状态,完全开放,从而无所不能,无所不容;而不是停止生活,抛弃所有,更不是资源丧失。零,就像动物的卵,未来有一切可能;就像老子所说“道生一”中的“道”,无所不生,生生不息。

    何谓归零?回到源头,从头再来。从头开始,源头在哪儿,就从哪儿开始。如《道德经》(第64章)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虚幻妄想,自我损耗。

    何谓归零?依序而行,不违自然。为生而死,先死后生,生死合序。把握生死(阴阳)之间,间中择机,机中求质,质中适量,量中有度,健身、交友、学习、做事皆是如此;整个“生”的过程,无声无息,潜移默化,持续积累,无功而功。如老子所说的“清静”,庄子所说的“浸假”。

    何谓归零?归根归本,勿居枝节。何谓根本?生命就是根本,养护生命就是根本,道为其根,德为其本,万物皆生于根本。如《论语·学而》所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归根本者,一无所有、只为生长;人生之事,先入道,再讲术,而不是被道术挡住道路。如《庄子·大宗师》所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列子·说符》所言:“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何谓归零?也即归阴(归因)。阴即因,阳是果,由因生果,不能凭空取果,凭空造果。阴消阳长,呼出吸入,舍去获得,都是有序的,有根的,有因的,消而后长,呼而后吸,舍而后得,放而后收,先静后动,先孕育,后行动,先付出、奉献,后自然赢得。功利心转化为公创心,“只管耕不管羹才叫攀登”;自以为是、一味拼杀、花里胡哨、立马见效者,多是假把式,不是真修行。

    静为阴,动为阳;无(形)为阴,有(形)为阳。阴何以“消”?道何以“生”?“零”何以归?先要入静,静则入虚,虚则灵归。如果不知先后,“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那就麻烦了。

    生命之渡

    二、如何归零?

    归零,先要回归真我、本我。通常有三个“我”并存:意识我、现实我和本来我(灵魂我、公奉我)。前者是假我,中者或真或假,或亦真亦假,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后者才是真我。意识我其实是空中楼阁,只不过自己看不透而已。假我干活儿,必有后果;真我干活儿,才有成果。

    归零,先要内心纯净、清静、安定,“深放松、冇愿景、心贞松”,去功利,醒灵魂。一是通过经典诵读、禅歌诵唱、禅坐冥想等方式,放下左脑,启动右脑,调动腹脑。二是通过功法套路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循环,提升阴阳调和。三是通过现实生活修养道德,修炼五官,穿越五俗,修成五雅,雅俗浑元。

    归零,先要修成男女满命,“前列腺玄牝门代偿年轻”。所谓半命,就是“二”命,俗称“二货”,能量、意识、思维皆是片段,或偏于一隅,或二元对立。阴阳合一方成物,男女融合方成事,半命阻挡归零,生命唯有完整、全息、圆满,男女互根互补互传能,才能做到“秉一、叩二、用三”,从循环走到续永,走向公奉和永恒。

    三、归零的障碍

    归零之难,难在穿越五俗(钱权色利情),淡泊名利。五俗是活着的保障,又是升华的课题,还具有黏附、绑架和下沉的特性,俘获人的本事很大。所以,脱俗的功夫,一般需要高人相助。

    归零之难,难在智能“不服”。我们常把智力、能力跟智慧混淆起来,其实,但凡启用智能时,便远离了智慧。智能是主观有为,耗能量,谋特别,而智慧是自然无为,聚能量,得全面,且协举、可持续。如《庄子·大宗师》所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忘其智。”

    归零之难,难在“驯服”荷尔蒙。人要靠荷尔蒙延命,但荷尔蒙天性让人躁动,鼓动人追求情色和性,需要我们因势利导,合理驯欲,放下虚荣、嫉妒、妄疑,转欲为创。首先要修养中华生命文化,注入信能(信息能量)。

    归零之难,还在于过往的沉重。归零,所经历的是重生。所以,对待归零,要安之再安,静之再静,定之再定,直到灵魂归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智慧之“归零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da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