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这个阶段需要做这些事情,那就是要做的。
尽力做该做的。
父母变老了。
多年下来,想写一下照顾老人的体会。
人体器官的老化是自然规律,我们只能延缓无法逆转…塔库拉玛塔塔…这个普遍真理轮到自己去面对的时候却是用了多少细碎的时间与琐碎的细节才不得不面对了这个真实。
捡干货来说,扼要去繁。
❤关于物理日常
1-首先要了解老人有哪些疾病。
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是老年常见病。要自学一些这些疾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急救常识。
2-要知道针对确诊的疾病的用药
哪些药是必须长期服用的,哪些是短期服用的。老年病基本是不可逆的,他汀,阿司匹林,降压,防脑衰退等药物都是需要长期服用的。另外常备点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
3-做好住院资料家庭存档。
诊断书,用药明细,CT核磁X光片心电血压等资料至少保存两次的住院资料。各种光片等最好按部位时间分好类,这样方便会诊。在一次会诊中,由于我们的资料提前分好类,一目了然,主管医生后来特意由衷的说,这件事做的真好,为我们省了挑拣过程,家属有心了。
4-住院的第一天跟主管医生沟通好用药
平时的常用药哪些可以停,哪些不能停。不要抱着住院了,一切推给医生出了问题找医生的念头,真出了问题实际遭罪的是患者和家属。事后去挽救,要付出更多的人、物、财力的代价,还有精神消耗,挽救不好后悔药没地方买去。
5-利用晚上陪护时间向相关科室值班医生问诊
没有了白天繁忙的治疗工作,医生会更多的回答你的问题,对于病情会说的更详细,简直就是私人问诊。不要担心会被不理睬,看到家属的真诚与疑虑,其实医生都很愿意告诉你他们知道的。医者仁心,刻在他们的初心里。
6-治疗的业余时间
✨以往的住院治疗,会赶上老妈的生日,我们会买生日蛋糕鲜花活跃住院的单调。
✨从附近的报刊亭买历史新闻养生类报纸刊物,比平时反而还多了解了一些社会新闻和养生知识。
✨因为是老年病科,就邀请其他老年人来唠家常,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有一位吉林的老同志自己出版的生活回忆录送给父亲,父亲写的“舰长和他的妻子”送给他。
✨准备象棋跳棋等简易棋类在治疗之余偶尔鏖战一下。
✨前期我们一般都是在老人睡晚觉后离开医院,现在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24小时都有人陪着。
总之,多跟医护沟通,耐心听医嘱,掌握治疗环节,尤其是术后的注意事项和功能恢复护理,很重要。尊重理解医护,能自己动手的不要等靠医护,他们真的很忙很累。几次住院,医院的主管医护都跟我们说过类似的话“我们私下议论都说你家人好”。我们也觉得遇到的医护都很天使,出现问题医护也都积极回应,用心治疗。
7-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饮食起居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
三餐的核心是五谷杂粮具有,油盐高脂适量回避。没有特意的大补,各种品质的餐食父母从不挑,“我们要过饭,吃什么都是好的”,与李叔同师傅那句“一餐一饭都是好的”如出一辙。
✨早餐一顿无盐餐,小点心+牛奶咖啡燕麦等……
✨午晚两餐,以五谷粥 米饭 面食 薯类为主食的时候多。菜,或素或鸡鸭鱼类的肉一种,另搭配水果拼盘一份。当然,香喷的大块肉肉也会隔段时间来上一餐。
起居有常,把吃药,起居,饮食,健身等都尽量固定好时间,固定时间做固定事,让细节有规律有顺序,不至于随性起居用药,事事无序杂乱,既不利于日常安排也影响心情。
8-老年便秘,器官衰退老化,气力不足等都会造成便秘,每天给老人坚持做收(提)肛动作,增加肛门肌肉的力量。
各种形式摄入水果蔬菜…包馅,果蔬汁,茶水,香蕉…等等,我们的效果不明显,但也得继续。
最后是吃辅助排便药物,这个需要调整好用量,少了不起作用,多了不停拉肚。我们几次都没把握好,可想当时的屎尿场景,略去。
9-尽量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小事件行为,手脑配合,活动筋骨,延年益寿。这点我们做的不好,过度照顾。
10-坚持简易适度的老年操,父母常年有自己的一套操,不论什么时候都几十年如一日不放弃做操。
11-不要过度剥夺老年人的自主意识,照顾的是老人不是孩子,否则只会加速大脑器官的退行。关注新闻报刊,有自己的看法见解。
12-智信各种食疗养生信息,不能用自以为是的愚信替代医学科学,替代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习惯,适应现有情况,是对日积月累的行为和认知的触动,阻抗拒绝夹带焦躁心绪时时碰撞,真的是很琐碎的过程,每每也在不断的回思调整矫正。
❤关于自己的身心修建
1-关于情绪
面对一天天老去的父母,最初是无法接受的,想尽办法为他们进行治疗,还是无法恢复到从前,行为能力越来越退缩,真是回天无力,当你第一次意识到有些事你是无能为力不可逆转的时候,焦虑担心不是一天两天的积累,而是长时间的持续叠加。(场景…住院,吃睡前药,他们睡下,一个人,拎着一兜子饭盒子,落寞地走在黑夜的路上回家。)
所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同样重要。长期照顾,生活细节的繁复重叠,吃喝拉撒睡,性格脾气等各种不一致,由杂乱无章到有序而为,是一个漫长(多年)磨合适应的过程。不乏争吵,无奈……潘多拉里的负情绪会逐一飞出……但你却能感到这是一个发现解纷和光的时间隧道,尝试去感受理解黑暗中的无助无能,看到的是光。熬,浓缩的是精华。
中年不易这个词汇在这个阶段突显出来,过去不理解的,现在都慢慢开始体悟,到了某个瞬间突然会觉得┉真的是这样。
2-关于锻炼身体
毕竟到了不敢轻易倒下的年龄,上老下小,加上个人生活事务…诸多事件一股脑的来到你面前,没有犹豫,只有迎上前去。
基本身体素质靠平时日积月累的体能。
坚持晨晚练,灵活机动,不适合跑的环境就徒步,不适合徒步就做操,能走的就不坐车,没有大空间就利用小操场小空间做抻拉…
自己身体出现问题及时用掌握的基本常识调整,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能再添麻烦。爱护自己,也是爱家人。
3-行为模式拓展
学习 发现 分享 体能建设等都是情绪疏导发散的途径
✨在日子细微处发现趣味儿,花草树木菜市街道市井人流皆生动。随手拍随手记录。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定期看喜欢的纸质书,找好友聊天倾诉释放。
✨利用微信朋友圈发现新知识点,保持好奇与开放,分享心得。
✨积极参加团体活动。通过健身,学习小组等聚会拓展交流群体。
✨培养做美食的兴趣…刚结婚的时候,父亲的老战友送了一本毛主席语录,一个署名“海军老战士”的小本子,还送了一句话“把做饭当做乐趣”,几十年过去了,这句话成真了,虽然做的还不够形神兼具。看视频学花样,或是伴听讲座,蒋勋,欧丽娟,薛兆丰……汲悟远古,浅习美词,重温历史,价值经济…,用聆听填充做饭的缝隙时间。这个时代不温故而知新,很容易被甩回原始部落。
这恰是发现自己填补能量的时段,多闻宽视,不能掏空身心,匮乏心力,否则不能处理好当下,也不能走向未来。
这便是父母需要儿女后的多年感受,感谢父母给我们兄妹时间完成儿女应尽的责任,各尽所能。这其中的心历过程是从焦躁不接受到从容接纳的必然过程。在陪伴的过程中父母乐观豁达坚守的精神,大义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小儿孙们也都会恰如其分地表达对祖辈的爱戴,这是一种传承。
夫孝,天之经,地之义……。古人强调和颜侍亲,愠而不怒,平心静气,这些修为常常被焦躁打败,怒不自持,身心风暴。
这更是一场必然的修健…发现内核,接受真实,深入思索,寻求解决方法。
大小两个男生有爱,家庭行为的习得,来自父母实际行为的一毫一厘,坚持无悔。
去经历,推开的是另一扇窗。不慕往悯来,时间显现人性的优劣,良善当下,看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