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礼乐精神

作者: 安洁儿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4-05-31 16:23 被阅读0次

    昨天,小儿子他们在学校带上了红领巾,今早起床后,他不知不觉哼起了《少先队员队歌》,这个旋律也曾是我们小时候童年里所熟悉的,于是跟着他一起唱。用激昂的歌声开始了六一儿童节的一天。

    在生活中,正面积极的歌曲,会给人滋养的精神动力。在《少先队员队歌》的歌词里,重温了自己童年时代里的使命感和理想。

    同时代的歌曲还有《歌唱祖国》、《义勇军进行曲》等等,每当听这些爱国的歌曲时,会让人有开拓和进取的积极力量,因为把眼光和格局打开了,会找到动力和方向。

    音乐,会疗愈人的内心,也会侵蚀人的精神。不同的音乐,给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对而言,以前的经典歌曲大都是表达爱,阳光,自信,也常常提到大自然山川河流,蓝天白云等,表达人性中可贵的部分和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但是,渐渐地我们会看到有些歌曲像是在无病呻吟,听起来低沉,欲哭无泪,哀叹又像是牙疼,能量塌缩的感觉会直接影响人的士气,有时候人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里面,就好像自身的低能又吸引来了同频的东西,如果有机会觉察,最好是及时跳出来。

    而有些歌曲不仅旋律美,歌词也有深意,会给人以感动,内省,思考,启发等等。

    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心的状态和时代的现状。

    与音乐相关的乐器也会给心灵的感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可能对不同的乐器感兴趣,比如人在心情低落,精神不振,压抑,没有力量感的时候,不妨听鼓类的乐器演奏。

    昨晚,经过一个乐器教学教室,远远地就听到架子鼓的声音,走近透过玻璃门看到,一位乐器老师在指挥学生乐队表演。其中一名学生敲架子鼓,其他几名演奏吉他等乐器,还有一名学生在边唱边弹。

    然而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敲架子鼓的那名学生。他手脚配合,踩着节拍,双手拿棒挥舞变化地敲着,神情里是果断,有力,利落和自信,加上演奏的歌曲本身就是励志型的,整个画面和声音都有治愈感。

    这时候会感觉,旁边教室里的钢琴曲可以不听,唱歌表演可以不看,但是架子鼓的演奏不想错过。

    几曲演奏听下来,心情与来时的完全不同。

    通过音乐看到,低沉,阴郁的音乐,会给同样频率的人以共鸣,但是长期听容易助长阴郁迷茫的情绪。而激昂的音乐会提升人的心气,却也需要注意度。不可一味沉迷,亦不可一味调动。

    不过,如果看童年的歌曲,基本以积极,飞扬为主,这与孩子活泼天真的性格有关。每个人都从童年过来,重温童年,不仅是吃糖果,玩耍,也可以在童年歌曲里,回味孩童“少受污染”的朴素可爱。

    正如南怀瑾老先生在《论语别裁》里写的:“

    人类的文化是了不起,但是过分的书卷气——在我们老的观念是“头巾气”,现在的观念是“书呆子”,这也可以说对于文化的鄙薄。真正的诚恳、朴实,就是最好的文化,也是真正的礼乐精神。而后天受这些知识的熏陶,有时候过分雕凿,反而失去了人性的本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的礼乐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ld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