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

作者: 范_a70d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00:10 被阅读0次

    雪夜,年终总结,这一个学期也算经历不少,但是毕竟不够,也未能将自己所想全部实现,限于想法不成熟,限于杂事烦心,赶着簇拥着裹挟着夹杂着心向往心忐忑心迷惑,还是未得要旨,从上到下都未得要旨,从开始的目标明确,行动无措到后来连目标也不知到底是不是一时兴起的败笔了,你知道吗?从来也没有一个答案,你应该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愿景,有一个心向往之地,是的,我试图朝这个地方去,而道阻且长,不得中途修正,过些弯道,有时又掉进深坑,自己的仗自己打,输了的沮丧也要自己承受。外人只看结果,万里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样说总之还是要建长城的,可我不是要建长城,充其量也只是几个人要成塔,高高低低的塔。

    大多数人也只是像去电影院用3D眼睛看一看不一样的风景。而要个个皆有所矗立,那世界真是单调,那样的意义何在,至少都有成塔的本事吧?我也想,也正朝着去,可是这个学科的意义不是这样的,从来不是,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着手策划,不是为了掌握技巧而着手学习内容。我们共读《故事的形成》,我们编织故事,用故事去教育,但我们也会信奉不同的故事逻辑,所以最终形成的故事也是不同的,目标也不同,因为在编织故事之初,我们就信奉者不同的编织逻辑。

    启始篇——遭遇

    对于预想的种种而言,来龙美是一次遭遇,最难以接受的是住宿的条件,四人间的上下铺,没有桌椅,宿舍成为了只能睡觉的一间屋子,这个私人空间中的“私人”与“空间”都被抽离了。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习惯熬夜,习惯在自己房间做事的无纪律无组织者,我知道我有许多的自由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随遇而安。而后,作为课程相对较少的老师,我成为了半个后勤与一个学校部分行政事务处理的老师,突如其来的文件一个又一个,应接不暇与无从下手,手忙脚乱与疲于应付,学籍录入、支部成立到事业统计,我的课后生活突然被琐事填满,睡觉的时间开始变得不固定,开始晚、更晚,之前我也会熬夜,可这种夜熬起来痛苦不堪,心生厌倦。是工作就要有人来干,当马不停蹄地去应付时,扪心自问,我还有精力去为学科谋划吗?——有的,然后呢?

    共生篇——排斥

    新入职的热情在减退-耗尽-透支,有些下午要上课,上午还在备课。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的,我比同入职的老师大几岁,但我没有比他们多的积蓄,多的是时间带来的压力,这没有优厚的报酬,没有体制所能给予的购房福利,这个时候,学科的发展,职业生涯的光辉也似乎阑珊,理想呢,个人理想也因空间和时间的挤压陷入囹圄,备课、上课和处理日常工作居然割裂,随之而来的也是心理上的一个个间隙,甚至是破碎带来的“病危”,身体和心理就在此刻勉强支撑,走一步再走一步,步履维艰。我要学着做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因为我可能不适合做教师,至少我的方式让我不能在学生身上看到光与热,然后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找到自己的创作状态,找到我继续走下去的意义,因为额外的工作不会减少,坏事情不会自己变好,生命的光芒也会日复一日减弱。

    发展篇——厮磨

    十月中下旬,接了个活——龙美墙体彩绘,为的是让龙美的校园没那么单调,让教室变得漂亮起来,学校所能提供的是材料支持,这就够了,还想要什么呢?

    欣慰的是可以让一盒盒丙烯颜料在墙上绽放。几面墙看似不多,画起来却劳神费心,孩子们进来了,艺体老师进来了,课余时间,下班后,深夜,好久没有深夜画画了,这让人兴奋。付老师见我力薄,提议大家帮衬,所以在那个周末,艺体总动员,两天把主体部分大面积上色,接下来我修正,感动之余也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今还有两面墙还没深入调整,这大概是拖延的毛病造成的。绘画带给人快乐,行政事宜或多或少带给人锻炼,可教学呢,有些事还是没做好,这才是评价教师的依据,无奈你没有做好。

    日久,对课堂对学生已熟悉,熟悉的感觉并不好,它会掩盖一些问题,会麻痹我们对课堂的敏感性。值得庆幸的是,我接受了我的工作,无论是教学还是行政事务,我尽力把它完成,或完成更好。除了课堂,我把更多时间花在办公室,下班时间是最忙时间,除了了结手头工作,就是把课程中的赘言去除,把学生作业规整,把新课程中涉及的新技法自己先上手试一遍,这让我学到很多新东西,体验到许多不同乐趣,我渐渐有了节奏感,有了归属感——关于环境与心理的,对学生有了更多了解,对课程也有了更多想法, 还不够,我下的功夫不够,对小学美术课程了解不够,对美术课程的逻辑没有更深的钻研,对美术辅导机构的课程不够了解等等。

    终结篇——融合

    时间的结点不意味着工作的节点,有时候恰恰是工作的新篇章,此处终结篇是我与环境可以相处的更好,不去刻意区分工作时间与个人时间,其实从一开始就分不开,对课程

    有了更深的体会,开始过程与跟进有了更多心得。这不能完全成为融合,至少它还有很多夹生,我对学生的评估与了解,对课程与意见的领会、与周围对此课程和学生期待

    所取得成果的评价标准的出入,还有许多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工作。此种前提下,这种融合更应该称为我找到了一个与整体相处的位置。

    反刍篇——回顾

    这学期完成了十七周的课程,从最初对美术学习这一行为探讨到生活中点线面课程的跟进,为的是建立美术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接着是综合的创作,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并表现出来。然后我们开设了综合材料拼贴课程,这对动手与动脑能力的要求很高,不过课程主要是对纸的拼贴的练习,并延伸对其它拼贴材料的了解。

    中期后期是写生课的练习与水粉课程的开展,对生活的敏感性是孩子普遍缺乏的,他们忙于课业,忙于读书,只有想象力是不够的,无意识的体验加上有意识的观察训练会更好。水粉对于低龄儿童是很好的表现材料,有操作性、容易出效果,能完全满足孩子的平面表现需求。后期加入了版画的课程,使孩子在对水粉的使用上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学期对于色彩的认识只限于三原色,但课程设计上有欠缺,没能将后期跟进做好,有遗憾的是民间艺术缺少涉猎。课程进行期间穿插着是每两周一次的作品展示,它的意义是有的,但是没有发挥到应有的成度,这取决于学生本身的观展意识,展览本身的仪式感与老师的引导与重视。

    蓄势篇——展望

    下学期的课程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情况,依然围绕着孩子的体验经验与课程的联系和动手能力展开。此外,我要为给画室一个名,让孩子与家长对美术课程更多重视,会加入更多的传统工艺课程,让孩子有更多参与创造的可能。美术课程除了陶冶情感、释放情绪、疏通心理外就是创造,创造带来的快感与自信是其它课程代替不了的,因为它可见可感可一下抓住人的眼球。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不是句空话,所以它不单是技法的学习,单纯的可以用某材料画出某种画,那不是学习的初衷。会有孩子会那样去做,也会做的很出色,但他是出于表达的需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碰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lr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