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言说
在跆拳道课上,经常看到一家4个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换衣服、穿鞋脱鞋,喝水、塞零食……孩子像牵线木偶一样,被四个大人摆弄着,毫无生气。
这样的孩子不是个案。还有些我们都习以为常的事,看看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多少伤害。
问:“老师,上课时能不能多点一点我孩子?”“老师,孩子已经会背书了,他不敢跟您说,待会您一定要提醒他背书哦。”“老师,我孩子就喜欢老师表扬,您一定要多表扬表扬他!”“老师,您能不能让他上去写一下,他不敢举手,其实都会写。”……
答:每当听到家长这些请求,都会让我想起几个字:可怜天下父母心。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每个小生命诞生之时,都寄托着父母甚至是一个家族的殷殷希望。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哪怕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只要他高兴。
爱子之心可以理解,但方式方法还得考量一下。要给孩子高质量的爱,不是一味满足,不能事事包办。
回到前面家长的问题,无外乎一点:老师,请您务必多关注我的孩子。
其实老师已经这样做了:
上课时老师会尽量给每个孩子多一点练习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哪一个孩子。或许有些性格羞涩、抢不到答题机会的孩子老师会适当多给些单独的机会(这不存在偏心,希望家长理解)。
老师会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大力表扬,尤其是一些较少有机会被表扬、学习方面还需要多加把劲的孩子。无论是课上课下,老师都会随时关注每个同学的表现,尤其是那些内秀的、不大爱开口表现自己的孩子。
此外,课后老师还会逐个地专门找同学谈心,了解学习存着那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尤其是针对那些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孩子。课间老师会一个个检查背诵,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一个个检查、纠音、记录、表扬、鼓励。还有每次课后每个班的反馈邮件,老师都是仔细结合每次课孩子们的各项成绩(课堂表现、背诵、作业、练习册、听写等),认认真真写好,发送到每个家长邮箱……
很多工作,其实老师已经做得相当细致了(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肯定还有许多改进的空间,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或许我们的孩子缺乏的不是老师和家长的更多关注,而是缺乏他自身学习的内驱力。关键问题不是给得太少了,而是給得太多了,让他自己丧失了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没有家长替他告诉老师要背书,孩子或许就会自己主动来背,因为背不完课后就要留下来,背完才能走;
如果不是家长凡事以孩子为中心,事事替他考虑,或许他自己就会操心,反而学习效率会更高;
如果不是每次课后学习时家长在旁边守着,一会端茶送水一会点心水果的伺候着,孩子或许半小时的学习任务只需要20分钟就能完成,完成了自己痛快地玩去了;
如果家长只适当地提醒孩子该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自己去安排时间,或许他的学习效率会更高,能省出更多玩的时间;
……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两个孩子年龄性格学习情况都类似,都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不主动回答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有变化了:有的孩子越来越自信,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变大了,主动背书,认真完成作业。可是总有孩子还是老样子,依然小声说话,上课不爱举手,越来越没有参与意识……于是有的孩子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越来越好;有的孩子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直至最后学不下去了。两个孩子其他的条件基本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一个妈妈比较忙,没时间管;另一个妈妈则是全心扑在孩子身上,基本事无巨细都包办到位。
另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我参加孩子的幼儿园公开课时看到的。老师提问,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旁边有个孩子不举手,他奶奶就在后面不断提醒他孩子举手和告诉孩子答案,开小差时不停被他奶奶拍打提醒。后来做手工时,老师强调让孩子自己动手家长不要帮忙,可是这个奶奶最后还是忍不住全部自己上阵贴好了。看着像木偶一样的孩子,我真是一阵心疼!
爱孩子,就放手让他自己去飞吧!别让你的爱变成了害。
既然不能帮他一辈子,那不如从现在起,多磨练,让他羽翼更丰满,让他自己搏击长空!
长按二维码,关注纳言英语——指尖上的少儿英语顾问
有思想有温度的原创文章,关于家庭教育、英语学习、自我成长的交流平台。欢迎关注,欢迎加入。
投稿邮箱:326111761@qq.com
微信:echowq622
纳言英语微课堂:用手机和海量原版英文绘本,培养母语般的英语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