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华国学国学经典红林社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 第八章 利福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 第八章 利福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09:12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 第八章 利福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他心中依法治国的终极归宿,也可以说是理想状态。世界上每一位圣贤都对自己的学说与主义都有极致的终点论说,韩非子依法治国的极致终点论就是历史无录论,他认为君主只要依法治国,天下太平无战无事,历书就无可记录。人类社会如同自然界一样一切都自然而然,无需记录。

    我们记录历史,主要作用就是以史为鉴,借鉴历史的错误修正现在的行为,实事也证明历书大多都是记载战争与历史的错误。如果按韩非子的观点,天下无战无事,无事可为后世借鉴,自然是无事可记,记了又有什么用,现世比前世要好的多,现世的人为什么要读阅前世的事。但,现实是天下总是有战有事,象佛家讲的苦海无边,只有回头是岸,可天下人有几个是回头的。所以,世俗世界还是需要记录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人类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历史,而历史只记载在史书与地下,史书只是事件的记忆而非真实呈现,古考虽有实物那也只是历史的零星碎片,而不是真实的全部,所以,从物理学的角度讲,研究历史,其实是研究虚空,研究一个在现实中并非真实存的东西。我们现在看到的星空,本不是这一秒星空的真相,只是亿万年后光到达地球后的星空表相,我们不知道在这亿万年间星空又发生了什么,我们只能再等亿万年后看结果了,也许再没有光传到地球了。好在,人类社会学并非是天体物理学,人类有记录的历史也就几千年,还好,有史书为我们尽可能还原历史。

    理想社会就是历史无录论,大道至简,大道理(事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本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有说不完的景象,但韩非子就用“无录”二字说明了。大道致至,是自然规律至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至简,至简就是没有人为因素,凡事加入了人为因素就变的复杂多变。韩非子认为“故曰: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意思是:所以说,没有比政令清简的好处更大的了,没有比天下太平的福遂更久的了。

    这一论述在公司管理中最为适用,尤其是销售类公司,绩效考核制度是公司管理的核心,一切以绩效数据为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没有人为的因素,人只是制度的执行者,负责数据的统计与核查。凡是以数据作为考核的管理,一旦加人为(人情)因素,管理就失去初衷,公司就失去了初心,那么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只有严格制度,公司才能长远发展,员工才能长远得福。国家也是一样,只有依法治国,严格执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民众才能幸福长久。

    韩非子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利简福安”的反面,从而证明“利简福安”的正确性。他说“使匠石以千岁之寿,操钩,视规矩,举绳墨,而正太山;使贲、育带干将而齐万民;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太山不正,民不能齐。”意思是:让匠石长寿千年,拿着钩子,看着规矩,弹好墨线,而修整泰山;让孟贲、夏育带利剑,去治理民众;他们尽管能在技巧上用尽力气,又能特别长寿,但泰山仍然得不到修整,民众仍然得不到治理。

    显然,千岁之寿的石匠去凿山修正太山,这是不合乎情理与规律的,既是他“操钩,视规矩,举绳墨”操作无误,尽心尽力,但这有悖于自然规律,太山依旧无法修正。让孟贲、夏育这样的猛将用武力来治理百姓,结果自然是治理不好的。凡事违背了自然规律与社会共识,既是出发点是好的,执行者是正确的,但也不会有好结果。规律以时间为轴呈现,千岁之寿的石匠要修正太山,且不论他的体力,就是时间也不允许。这就是我们要培养年经接班人的原因。

    【故曰: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使匠石以千岁之寿,操钩,视规矩,举绳墨,而正太山;使贲、育带干将而齐万民;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太山不正,民不能齐。】

    人是事物的主体,做事就要考虑“人”的特质,我们说做事要按事物的发展规律,人也是事物发展的一部分,所以用千岁之寿的石匠去凿山修正太山,这本身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 第八章 利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mp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