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周口丢婴事件持续发酵,一直占据着热搜排名的前几名。相关的文章也蹭热点火了起来。我们先来回顾下,此次事件的主要背景。
“5月16日下午,河南周口一女子带四个月大儿子散步时因病晕倒,醒来后发现孩子已不见的新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真相却是家庭矛盾引起的一出闹剧,整个事件由女方策划并自导自演。
该事件系刘某某(男婴母亲)与其高中同学王某某(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在职干部)、李某某(女,40岁,周口市农业银行职工,刘某某与王某某共同的朋友)共同谋划的虚假警情。刘某某和王某某高中毕业后失联多年,二人于2017年通过李某某又取得了联系。2018年清明节期间,王某某回周口探亲时与刘某某相见,二人于酒后发生关系。事后,刘某某发现自己怀孕并告诉王某某,王某某要求将孩子生下来。孩子生下后,王某某与刘某某经多次谋划,于5月16日9时许,王某某到刘某某家将孩子抱走,由李某某驾车送至机西高速周口站,再由王某某的二姐王某驾车送至郑州,后称刘某某在外活动时晕倒,孩子被偷走。”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上热搜的文章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容易引起共鸣。四个月大男婴被偷走,有谁不愤怒?赶紧分享转发,最大可能帮助孩子尽早回到母亲的怀抱。这种引起共鸣的分享转发是裂变式的反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快速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整个事件的进展情况。
第二,精彩的故事。两天后,此次事件的剧情实现大反转,上演狗血剧。通过调查真相,发现孩子的亲生父亲另有其人。吃瓜群众惊呼:这比看电影还要狗血。天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奇葩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绝伦,简直毁三观。
第三,特殊的人物身份和情感关系。该事件中孩子的亲生父亲是在职干部,养父是交警,孩子母亲是报社人员。夫妻关系、同学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这些身份和关系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个事件上热搜的重要元素。
以上几点,是从写作角度对该事件的一些思考。
在如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想让自己写的东西得到更多的共鸣和转发,甚至是为了达到某种传播的目的。除了要有一个吸睛的题目,还要有一个触发特定读者群分享转发的优质内容。
——————————————————
这是我在简书上日更的第64天。孤独路上,我们互相慰籍,携手同行。为了自己的梦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