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能在文学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就像作者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是无形的。他能看见我们生活的样子,而我们却看不见他,他把我们的生活状态总是描述的跟自己身临其境一样。
如莫泊桑的小说《家事》中他是这样描述工作了一天的底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在办公室辛劳了一天的男士,已经疲惫不堪,脸色蜡黄,弓腰驼背,因为常年伏案工作看上去一个肩膀有点高。从他们焦虑不安,愁眉不展的面孔,就知道他们家庭生活中烦恼重重,经常手头拮据,昔日的希望已经注定成为泡影”,这应该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坐在下班的地铁上,公交车上看到的大多数中年人身上的状态吧。
故事的主人公卡拉旺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公务员,30年来他每天早上守常不变的去上班,走的是同样的路,在同样的时刻同样的地点,看见赶去办公的同样的脸,每天晚上他寻着同样的路线回家又遇见他亲眼看着变老了同样的脸。他每天早上也会在同一个地方去买同样的早餐。从来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事能改变他单调的生活规律,因为除了他科里的事,除了升级和奖金,他对什么都不关心。他那被枯燥的日常工作弄得萎缩的脑子里除了和单位有关的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思想,希望和梦想。
他现在已经老了,可是他竟没有感觉到自己这一生是怎么过去的,因为他出了中学大门就直接跨进了办公室,只不过从前望而生畏的学监,如今换成了他怕的要命的上司。
每当读到这些文字,再想起在那些平凡平庸的日子里,就好像有人在窥探你的生活,让你一边读心理一边直发愣,想着:哦,原来我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我好像从来没有深度的思考过这些,经过作者这样一描述,你在这些文字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学着开始思考生活,思考自己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