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Z对读书完全没有兴趣。
或者说对文字类的所有东西都没有阅读欲望。
学生时代不爱看书,工作之后就彻底跟看书说再见了。
今天晚上突然对我说,觉得我很厉害!可以在晚上十点半的时候还可以看书。
我顺手递给他一本,让他也试试。
首先,他没有抗拒!这事放在以前,是不会有下文的,通常就是断然拒绝。
当他翻开书的时候,我告诉他这是拆书帮创始人出的书,也是我一直在践行的行动指南。
他立刻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因为他想知道是什么让我对拆书帮和拆书法保持高度热情和参与。
但是,他对书中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
我即刻给他换了我最近在看的《精进》。在没有我推荐的情况下,他主动选择了【时间之尺】这个模块开始阅读。
我在一旁继续阅读自己的书,并未对他的阅读进行指点和引导,其实想看看他可以看多久,是否能够找到共鸣的东西。
当他在阅读到时间的视角时,有点泄气,觉得自己好像没什么感受。
我提示他,可不可以把我和他归类下,看看我们俩分别属于哪种视角的人呢?有什么特质?
他把自己归集到过去消极视角中,也给我安排了他认为符合条件的三类视角。
我又继续启发他,过去也是可以分阶段的,比如学生时代、初入职场、婚后生活,这几个阶段对人生的影响显然是不同的。那么,还能说自己的过去视角都是消极的吗?
他思考后说结婚之后的过去视角不再是消极的,更趋向于积极。这时我似乎感受到了满满的求生欲!
同时也让他觉察到,原来自己的过去也并不是雨云满布,可以有快乐和正能量,并且未来也是在向着更精彩的方向前进。
整个读书和对话的过程有20分钟。这让我十分惊喜,不仅是在于他肯拿起书来阅读,更是在于书中内容触及到他的思考。
忽然发觉每晚阅读的行为在对自己产生效用的同时,也对他人产生正面影响。
我有点小开心。
高晓松说,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并没有严加看管,而是身体力行。
在他家到处都是书,就连鞋柜上也都是书,父母是清华教授,在家里也是经常伏案做研究。
他看父母每天读书,他也效仿看书。看着看着就越来越入迷,于是乎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
我在做什么,怎么做,也会影响身边的人。
参加拆书活动,好朋友被我带动一起读书。
每晚读书,Z先生也看一会。
那么将来孩子说不定也会喜欢看书!
这应该就是影响的力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