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如果你向往太阳(二)

如果你向往太阳(二)

作者: Ladymary于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19:01 被阅读0次

    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图片来自网络

    叙利亚这个国家相对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来说,国情更为复杂,不仅涉及旧殖民地、殖民地后的军事独裁政权,以及这些独裁政权压制下的世俗-宗教势力冲突,叙利亚还涉及到另外一层,就是教派问题:叙利亚大部分人信仰的是逊尼派,而领袖巴沙尔则是什叶派教徒。无论这些因素有多么复杂,必将带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战争。作为反战人士,1997年的季成阳作为一名战地实习记者奔赴叙利亚。

    1997年的时候,对于中国来说,香港回归。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一个会在夏天捉蜻蜓的孩子。也许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件大事件。但我只知道,为了庆祝这场盛事,电影院请来了杂技团,每天上演同样的节目。那时候,和我要好的女孩子的妈妈认识电影院的检票员,所以我和那个女孩子经常偷偷跑进电影院看电影。到现在不记得任何一场电影的名字,只记得那个时候天天盼着香港回归早日结束。

    同一时间点,季成阳作为一个记者,他想把战争真实的状况呈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正如作者所说,不带着自己怜悯的心情去阐述事实。为的是呼吁世界人民反战。

    1999年的夏天,季成阳正式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同年,澳门回归,整个中国再次沉浸在一片喜悦当中。而我,也成为了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知道电影院是不是又请来了杂技团。那个时候我已经不看电影了。

    2000年,故事的女主翁再见季成阳,隔着电视的屏幕,看到的是:在巴以冲突的现场,深夜,大雨滂沱中,季成阳穿着沾满泥水的黑色雨衣,背对着被爆炸袭击后的废墟,面对镜头作现场介绍。千禧年,世界大多数地方都在彻夜狂欢。后来在张小娴的《收到你的信已经太迟》这本书里,我才能够得以体会千禧年这注定不平凡的一年,但是真正回到我的记忆中,我只记得小学课业开始减负,我再也不用和拼音汉字作斗争,愁坏了老师,但学生是快乐的。老师们一面咒骂“减负”是增加了自己的教学负担,一面想尽办法占用我们中午的休息时间补课。战争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

    2001年夏天,美国“9·11”事件爆发。季成阳取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他当时住在费城,却还是选择第一时间驱车前往纽约,着手连线国内,经历数个不眠之夜做现场报道。事件发生后,全美各地的军队均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正常人应该庆幸自己不在现场,正常人也应该远离现场,谁知道还有什么后续的恐怖袭击事件。季晨阳虽然作为一个战地记者有义务去做现场报道这件事,但是如果他退缩,我想没有人有权力去指责他,因为他并不当值,他之所以在费城,是因为要使博士生涯圆满落幕。

    你所定义的成功是什么?或者说,事业有成,佳偶相伴,儿孙绕膝,权力在握,登上福布斯富人榜?但季晨阳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他,不在乎别人定义的成功是什么。其实,他比无数人更容易获得以上成功的种种。从他5岁离开成都开始,他的理想就是成为少数的几个能够改变世界命运的人,尽管他到而立之年,身心俱疲的时候终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承认他始终只是平凡之躯。作者说,经历过战争,亲眼目睹战争之后遍地废墟的人,心也比别人苍老的更快

    2001年,我在做什么?哦,没有完成暑假作业。别人完成了7本小楷本,而我写了2本。父亲熬夜替我补作业。最终还是没有把暑假作业赶完。父亲对我很严厉,我从小就很调皮,喜欢爬树,抓蜘蛛,父亲打我的次数很少,但我很怕他。因为不喜欢他对我太过严厉,我开始自己帮自己听写汉字,自己模仿他的笔迹签字。总之,就是开始逃离我爸的魔掌。后来我爸老了,我也开始懂事了,他不会再检查我的作业,我却有点希望他能对我严厉一点。

    这一年,为了逃避检查,我会因为没有戴红领巾和男同学一样翻墙进校园。

    真正对“9·11”事件有所接触,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选修了一门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因为是选修课,很多同学都是为了修学分才来上课,还好老师并不是敷衍的人。我不记得讲课的内容,但我记得这个老师是那种“小心翼翼”传播观点的人,风趣幽默,又有点中庸。那个时候我就觉得,真正跟这样的人接触,会受益良多,因为他们真的很有魅力。可是六次课,我正真去听课是第三次,那次课放的录像资料触动了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圮损毁。其实被触动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因为学校规定,老师不能拖堂,当时影像资料并没有在下课铃响时结束,但很多同学主动要求看完录像资料才下课,老师也感到惊讶。

    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有人说大学生是这个时代最好骗的人,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心怀梦想,他们容易被煽动,也容易热血沸腾,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有心人士利用。可是,如果肩负国家未来的这些青年人心寒了,变得冷血了,一个国家还谈什么未来呢?

    2002年,季成阳从战地归来,视力下降,初步检查认为是脑占位,瘤子的性质不明。这一年,季成阳25岁,本应该是研究生在读的年纪,本应该拥有一个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但是他可能就此失明,甚至失去生命。在此,不得不感谢季成阳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壮志未酬是不会轻易死去的。重获光明,季成阳更加明白生命的转瞬即逝,更能体会时不待我。所以,他重新投入到战地记者这份职业当中去,和平是他的理想,他怎么能轻易放弃理想?

    有读者不太能接受多次放弃爱人远赴战地的季成阳,但是你为什么爱季成阳?如果是因为皮相,那么你注定得不到他。正如季成阳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能不去考虑现实的择偶条件,能理解他的所做所想,甚至在被伤害后还能如此坚定重新开始,如此包容,等待一个叫季成阳的男人的女人,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人—纪忆。我们爱他,因为他的大爱,所以我们应该支持他的梦想。就像《你好,旧时光》里林杨说的那样:哪怕与世界为敌,我也站在余周周你这边。如果你觉得我的想法有点幼稚,我只能说,我其实和你一样是个俗人,正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才向往。

    2003年,“非典”爆发。季成阳和纪忆正式确立关系,季成阳用一个吻安抚了处于发热期的纪忆。我不知道你对“非典”有什么记忆?我只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每天放学都要大扫除,会有一个穿着白大褂的背着喷药桶的人到各个教室喷药。我对北京也没什么感觉。很多很多年之后,我才从一个医生那里听到只言片语。那个医生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教授,据他回忆,03年的时候他还是住院医生,他和同事去后海吃饭,整个饭店里就只有零星的几个人,虽然“很爽”,但是心里其实是压抑的。作为医生,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奋战在一线。直到看完《至此终年》,我才知道当年那场“非典”的惨况,“非典”之后的后遗症更是可怕,很多一线医生也为此付出生命,哪怕生还也如《至此终年》里的顾平生,激素所带来的副作用:股骨头坏死,免疫力下降,心肺功能的损伤。

    而《一厘米的阳光》则从一个侧面去反映了当年的那场天灾。季成阳的同事曾去各个大学拍照,就像作者所言:中国的这些时政记者,一到战场上就自动转属性为战地记者,平时就追踪报道些各国时政,都是见过大场面和生死离别的。对于他们来说,正真征服人的,永远是这些看似萧条绝境下的真情。譬如学校门口那些互诉衷肠的小情侣。

    照片所表达的主题是—“都是年轻的爱情,在这种致命流行病下,在畏惧的掩映下,更想要表现出迫不及待相守的愿望。”

    2003年,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来说,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作为“9·11”事件的延续,这是大小布什总统所带来的“杰作”。就在2002年小布什还到中国的清华大学做了一场演讲,热情而绅士,在和平的天空下侃侃而谈。小布什将伊拉克定为“邪恶轴心”国,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真相是什么?季成阳就是为了这些真相,在2003年远赴伊拉克。自此离别祖国五年,带着满身伤痕回到纪忆的身边。他的采访是艰难的,毕竟这场战争是绕过联合国的,他和其他记者的生命受到巨大的威胁。不幸的是,他在一次采访中被俘虏了。后来作为被采访者,有人问季成阳为什么不可以拿枪自卫?季成阳说,作为一个记者,手里只能有摄影器材和话筒,一旦拿起枪就不再是记者了,而是一名士兵,不再受到保护。

    这次绑架带给季成阳的创伤并不止于身体。因为受伤,而入夏的炎热温度让伤口愈合更加困难,伤痛伴随着持续不退的高烧,季成阳身体多处骨折,还有很多被殴打时造成的内伤。他甚至被迫待在核辐射区,又感染了血液病,有罹患淋巴癌的可能。最沉重的是,他看到了和他同行的和他一样身为战地记者的大学同学的冷冰冰的尸体。获救之后,季成阳经常失眠。他曾经以为自己能够置身事外,但是他发现,亲眼见证了、经历了屠杀和虐杀,这种惨像是不能被忽略的。他只能选择与这些记忆共存。

    2003年,我成为学校的四个护旗手之一。跟我同级的1,2班的同学正式加入学校的鼓号队。护旗手的工作比较简单,就是每个周一护送国旗到旗杆下交给轮值的升旗手。但鼓号队的同学则需要每天在办公楼前排练,我们每次路过的时候,一边羡慕他们,一边又同情他们,一边还要讨厌他们的聒噪。那个时候,学校的小卖部里卖着一毛钱的“唐僧肉”,一毛钱的紫菜,五毛钱的“绿舌头”冰棍。一块钱就能让我们获得愉快的放学时光。

    时间快进到2008年,季成阳带着纪忆再次回到成都,经历了“汶川地震”。彼时我高一,就读于云南省昆明市,震感还是很强的,据说学校教学楼的顶层墙体有裂缝就是那个时候造成的。嗯,我们学校建校于2006年。但我的记忆仅限于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进行过地震演习。真正对地震有感触,是2013年的“雅安地震”,那个时候我好几个高中同学在成都上大学,包括我最好的朋友。朋友告诉我,地震之后,因为害怕余震,他们大多数人选择在操场上搭帐篷,还有朋友告诉我,他睡觉被同学叫醒,穿好衣服下楼的时候看到很多男生围着床单就跑下楼了。没有正真经历过地震的人是无法感受那种恐惧的,我也一样。季成阳当时虽然没有在地震的重灾区,但还是深切感受到了地震,他和同行的人在医院帮助转移病患。

    我记得北大那个教授说过,他当时也远赴地震一线参与抢救,他深感无力的是,很多人因为肢体受压,肌肉坏死,高钾血症,而透析的仪器供不应求。作为医生,他们能做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我只记得因为这场盛事,我们中考恢复了体育测试。我最头疼的是吹肺活量,最怕的是800,米。作为“优生”,班主任认为我们不应该在体育这个科目上丢分,于是每天都要被拉去计时跑。那时候真的是每天都处于计时跑的恐惧中,我肺活量不好,于是被体育老师额外照顾。太可怕了。那个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中考以后,用一个麻袋套住体育老师,狠揍她一顿。当然,只是想想。

    把我的个人经历和季成阳的经历做对比,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对比,才使我深切感受到,我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有多么幸福。对于季成阳来说,那些与生命共存的灰色记忆无法忘记。但他必须强行将深陷在无望情绪里的自己拉出来,与黑暗剥离。

    这段从1997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的时间轴。我跟着作者重新回忆了那段历史,甚至有种错觉,这些经历并没有发生在我成长的时光里。直到我看到书里的一个细节,因为检查结果始终不理想,季成阳需要做PET检查,我2013年的时候才正式接触这项检查,也知道因为价格昂贵,这个检查并没有得到推广。我这才意识到,如果季成阳还活着,他现在也才40岁。

    季成阳是一个极致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是不存在的完美英雄。

    但是我依然相信,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有人和他一样。

    我小时候也想成为一个记者,终于还是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读者看到,它不应该仅仅是贴上“言情小说”的标签,它想要传达的也许是:抛弃世俗的偏见,做你自己,实现你的梦想,即使不是一个大爱的人,也应该热衷于和平。无论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都不要把功利作为做人做事的唯一标准。如果你相信爱,就应该爱别人。我记得有本书里说,因为作者小时候被身边的人温柔以待,所以长大后她总是宽以待人。我们希望自己成长和生活的世界是美好的,就应该温和地对待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我们能做的不多,但是如果我们有机会,有能力,就应该去帮助别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向往太阳(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ua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