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第五十七天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19-08-07 07:35 被阅读6次
    《道德经》学习第五十七天

    今日学习《道德经》辨证篇第22章“曲则全”。本章关键在“曲则全”和“抱一”。要面面俱到、皆大欢喜,这看似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圣人从无形的“一”出发,能够做到“曲则全”,而没有落为“虚言”。这章讲的虽然是圣人之道,但是也很实用,我们普通人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思路。圣人之道,不等于说是只有在修之于天下才能用的上,其实在生活之中,修之于身家乡也一样能用上。

    【正文】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直译】 

    委曲就会全面

    屈就反而伸直

    低下就会充盈

    保守反而进步

    少学就有收获

    多学反而迷惑

    所以圣人抱一作为管理天下的方法:

    不固执己见,反而能够明白

    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够彰显

    不自我夸耀,反而能够有功

    不端着架子,反而能成官长

    正因为圣人不争

    故天下人没有能与他争的

    古人说的这些“曲则全”的道理

    怎么可能是虚言呢?

    确实全面就能够成功

    【我所悟】

    委曲求全乃大胸襟

    老子的委曲求全之道,在为人处世上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他告诉我们:做人过于清高,必然招人嫉妒打击;为人过于强势霸道,必然树敌过多而不能长久;待人过于严苛必然被人孤立。而保持低调,委曲求全,不但能够避害,还能趋利。这才是高明者的选择。而得道之人最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永远都会处在曲和枉的境界里。没有了概念和分别,也就没有了矛盾,没有了矛盾也就没有了痛苦,没有了痛苦也就自在无为,和大道同步了。得道之人的眼里没有自己,自然也就没有别人或他物,所以没有任何东西遮蔽,自然会清澈明亮,也就什么都能看得见了;圣人没有等级观念,自然也没有善恶是非的标准,自己没有对错,别人也无所谓善恶了,他们不自夸,也不损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赞扬、拥护和爱戴。他们对于自己的成绩从不夸耀,心中没有功过的概念,自然也就不会骄傲。可是常人则不同,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也许刚开始别人还能容忍,可是炫耀的次数多了,就会导致别人的厌倦,不但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称赞,反而会招来讽刺和挖苦,这就得不偿失了。

    【本章作业】

    1、请用2-4个字,描述本章的主题

    精一执中。

    2、已手抄一遍本章

    3、为什么说,敝则新?有新会如何?

    敝则新:保守反而进步。敝,在这里可理解为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只有保持和发扬传统,才能推陈出新;有了新的,就不能取得成功。

    从现代意义来讲就是守规矩、不冒进,才有可能出新的东西,有进步,与时俱进。

    4、如何理解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一直到不自伐故有功?这四句话的顺序能互换吗?

    这四句的意思是,圣人要避免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功劳要归于他人,谦下接所有人的人氣,这样就能让所有人服氣,调和成一个整体的柔弱的氣。

    不宜变更顺序。因为人只有从观念上不固执己见才可能有后面的不自以为是和不自我夸耀、不摆架子。

    5、字的解释:①伐:夸耀;②矜:矜持、端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学习第五十七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ug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