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贤妈妈再次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责令她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身体。
小贤妈妈也再次向老师解释了自己孩子没毛病,她多么希望老师能站在孩子一边,鼓励和理解孩子。
可是电话那头传来的是近乎轻蔑的语气:建议你现在就来学校接回孩子,带他去医院做个全方位检查。一节课他至少要去两次厕所,只要是我在的时候都会在下课时叮嘱他去上厕所,但是还是一节课至少两次。各科老师都在反应,严重影响了教学环境和质量……
小贤妈妈平时工作挺忙,迫于无奈顶着领导的脸色向公司请了假后,飞奔至学校。
没好脸色的老师旁站着胆怯的小贤。小贤看了一眼满头大汗的妈妈,难过的低下了头。
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除此之外还在老师嘴里不停蹦出:为你好……之类的语言里,多了几分愤怒和对小贤的责怪。
小贤妈妈一句话也没有说,默默地牵着小贤离开了学校。
一路无话。
小贤妈妈心里明白儿子没毛病。因为从老师反映这个情况的第一天开始,她已经观察儿子近大半年时间,在家里,孩子没有这种情况。比如去电影院看电影,一部长一点的片子,有时接近两小时,小贤几乎不会去上厕所。
那孩子身体上没毛病,只会是在心理上有问题了。
她瞄了一眼身旁的小贤,他正无措地咬着指甲。她有点上火,啪地一下打了孩子的手。小贤一愣,没有出声,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
小贤妈妈心里一阵懊悔。
医院里人满为患,小贤妈妈按照手里的一叠待检查单子,一项一项进行流程:排队、等待、检查、继续等待结果……
所有的结果最终会齐时,天色已晚。没有猜测的悬念,所有的报告结果都是正常。
小贤返了校,上厕所的频率反而更高了。在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中,小贤更加沉默寡言了。学习也开始不停下滑。
有一天,小贤提出以后再也不想去上学了。这下小贤妈妈慌了神。
她对静姐说,怎么办?各种办法都用了一遍,孩子还是不愿意去上学。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好话歹话都说尽了……
静姐示意她不用着急,细细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最后找到问题点。
果不其然,小贤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老人没有给孩子用尿不湿,而是用传统方法,把尿。
老人带孩子很上心,调好闹钟,每20分钟把一次尿。不管有尿没尿,都得把。
小小的小贤最后找到一个方法,把尿没有尿时,他就会用自己的小拳头去敲小肚子,这样一刺激就有尿了。
这个是频繁上厕所的起因,上小学了,一堂课40分钟,时间上就起冲突了。
每节课都这样干,老师自然也就起了情绪。然后所有的就起到了逆项叠加,问题越来越多,孩子越来越无所适从。
孩子开始焦虑不自信,缺失安全感,咬指甲的问题,不上学的问题都出现了。一切都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小贤妈妈急切地问,能解决?
能。
正是所有的不适应,才给了孩子成长的权利,给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机会。
什么是成长?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才是成 长。
真正需要适应的是家长。
既然孩子的问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为什么家长还如此焦虑呢?
很多时候,家长的焦虑是因为和“别人家的孩子比”。那么在这里的体现是拿定点把尿的孩子,和用尿不湿长大的孩子比。
一个是有把尿“生物钟”,一个是正常有尿才尿,相比较了,而违背大人的规则时,大人就发怒、就焦虑了。
家长都没有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没有成长。又怎么能帮到孩子呢?
小贤妈妈和班主任的沟通也有很大问题。并判断班主任的年龄应该是比较大的,应该是位老教师。
小贤妈妈肯定了静姐的猜测,并认可静姐说的沟通有问题。因为小贤妈妈从小就怕老师,也觉得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能也不容反驳。
她根本不知道如何和老师沟通,并且也害怕在沟通中的言语冲突会给孩子带来不利,说直接点,就是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
会不会被穿“小鞋”?
会,也不会。
关键还是在家长。再次强调,老师他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老师。
静姐教给小贤妈妈两招:
一招,把我变成我们,全面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我们的们字,分别指老师和孩子。
二招,小贤妈妈如何帮孩子克服频繁上厕所和咬指甲的方法。
小贤妈妈回去分别照做,一个月后,孩子全部回归正常。成绩开始稳步上升,一切开始正向叠加,步步向好。
小贤的问题解决了。更多详细的技巧我会在群里分享,如果你也有类似困惑或焦虑,欢迎添加静姐镜说共同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