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在英语课上总是喜欢讲话,这不,就给逮了个正着——我路过教室时,英语老师正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着,小A却回过头嬉皮笑脸地和后面地同学说着什么。后面这个男生呢,倒是坐得笔直,仿佛丝毫没有被打扰一样紧紧注视着前方。小A也不管有没有听众,继续“自嗨”。
小A是个非常会自我陶醉的孩子,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比如有时候看着书突然大叫起来,写有时候着作业突然又唉声叹气了,就连听课听到激动时也竟会如大猩猩般捶胸顿足。他喜欢讲话,活泼好动,但是最大的有点是责任心强。他最喜欢打扫教室了,每一次都干得大汗淋漓,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这样的孩子,一定是可以改掉自身的某些缺点的,我这样想。
我找来小A谈话,问他上学期英语考的是什么等第。“B+呀!”他微微仰起头,爽快地答道。“还满意吗?”“嗯……还行!”我有一点明白了,这是一个对于自己英语学习现状比较满意的孩子。于是,我半带着点玩笑的口吻,更多的是鼓励的语气说:“你这么聪明,英语不考到A哪行?”他瞪大眼睛,仿佛听到了一个传说似的看着我,嘴巴里冒出两个字:“纳尼?”“当然!”我无比肯定地回答。
回到家,我收到了小A妈妈的消息,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我顺便把和孩子的谈话内容告诉了她,孩子母亲竟然很惊讶:“我一直以为他的英语成绩能弄到B+就不错了呢!”这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当小A能够毫不费力地达到英语学习的要求时,没有了进一步提升的愿望,他自然不会好好听讲、努力进步了。而孩子认为自己“还行”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来自与家长的误导,忘记了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时,我给小A的要求是“力求完美,不被扣分”,他自然会想办法吧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而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英语学习呢,因为已经完成了爸妈的期望,上课也好,作业也好,只要付出一部分的努力甚至仅凭天资就可以做到,为什么还要逼迫自己去认真上课呢?所以,我理解了小A在英语课上的种种表现。那么现在,孩子有了更高的目标,我就期盼着他的改变了。
给自己一个目标,跳一跳、够一够,这是我在小A身上得到的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