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水穿楼触处明,
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
未必圆时即有情。
唐朝李商隐
诗文漫读:过水穿楼,凡它触及的地方都会很明亮。
它本身藏人带树,离我们远远的,却非常的清澈。
在它初生的时候,或者在他缺的时候,都会使人感觉惆怅。
但是它圆的时候,未必代表着它对你有感情。
解诗:李商隐的诗中,很少有这种非常冷隽的诗。李商隐的诗多半饱含着热情,哪怕是用一些冷的色调,你也能分明感觉出里面压抑的动力。
但是这首诗,非常的不一样。从头到尾都是站在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仿佛他拿的是一个水晶球。而这个水晶球就在他的手上。
过水穿楼触处明,这是拿着手电筒呢。当然是站在太空上,有万里眼,凡是这个电筒所照到的地方,都披上了面纱。
藏人带树远含清,这下又从天上回到人间了,仰望这个东西,它藏人带树。那除了月亮,能够藏着嫦娥和桂花树,那还有什么在天上呢?
初生欲缺,这是两个并列的词组。否则没办法解释。这是指月亮的上弦下弦。李商隐拿着这个水晶球,左看右看,所谓的虚惆怅,水晶球还在,既然那惆怅,是人自己心里的。
未必圆时即有情。一个圆字彻底揭开了谜底,这不是说的月亮是说的什么呢?月亮圆的时候未必是你自己的心圆,它圆它的,你圆你的。
所以在古代常常的会将这首诗作为灯谜的谜面。你慢慢的猜,猜到后来就是诗的题目《月》。
李商隐的这首诗非常的冷隽,可以说跳出了一切传统的崇拜之外,因为在古代,月亮是很神秘的,人们对它都有一种莫名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崇拜。正月15的花灯节,最初是为了祭祀月亮给予的丰收,八月十五的月亮,更寄托着人们的团圆。
但是李商隐,跳开了这些传统的思维。这得益于他从小熟读典籍,又在年轻的时候进入过道观修行。可以说他正是在经验的积累中,不断的质疑的这个世界并在其中寻求真实。
他很能分辨这个世界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比如他对帝王求长生这件事情,就非常的反感,他虽然尊重哪些去修行的道人,但是对修道的终极意义他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同样的,他承认月亮的价值和美,但绝对不承认它和神仙有关,月亮只是一种客观物质。这在古代的认知中是非常难得的。正是这种通透,他才能这么冷静的描写月亮。
在古代人们有什么心愿往往求助于占卜,个人赋予月亮极崇高的地位。但是李商隐点出了非常客观的现实,就是它的圆,和你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这当然也和他坎坷的生活经历,不断的失落有关。只有处在最低谷的人才能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但是对于幸福者的人们,月亮的阴晴圆缺,影响不到他们的心情,所以当你拿这个来考验他们的智商时,他们往往也会猜中。
一首可以做谜面的诗,非常冷隽冷而华丽,是李商隐对月亮的观感。也同样是他的世界观。因为在他的一生中,这个世界,对于他来讲,冷而华丽,他一直处在人生各种际遇的边缘。
天才一般都是这样炼成的。
让我们读一下这首隽永的,咏月的小诗:”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