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的话,别穿那些乌七八糟的衣服,不清纯。”
“听妈的话,学师范将来当个老师,小姑娘当个老师多好。”
“听妈的话,别烫头发,伤害头发。”
······
这两天我一直想把心心念念的牙齿整整,因为越来越意识到牙齿的整齐干净的地重要性了,人家小姑娘一笑,那牙齿跟高露洁广告似的,我就不行,而且牙齿整齐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干净不邋遢。晚上发微信给我妈一说,我妈马上:“别,千万别戴牙套,你看那谁谁整了也不怎么好,你整天多想想怎么学习,别老寻思这些。我可告诉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看着屏幕上的白色字条,我完全能想象的出来我妈说这话的语气,一脸经验之谈再带着一股嫌弃劲。我感觉我脑袋上飞过几只拉着字幅的乌鸦,字幅上写着大大的“无语”。我只想对我妈说一句:亲爱的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话?
从当年小品《懒汉相亲》里一口一个“俺娘说来”的宋丹丹到含糊不清唱着《听妈妈的话》的周杰伦再到最近大热电视剧《欢乐颂》里的“妈宝男”应勤,好像“听妈妈的话”一直存在,但是大家对此看法不同。有人欣然接受,有人觉得无可厚非,也有人觉得那是不独立的象征。
在很多情况下,“听妈妈的话”不是因为妈妈的话多么多么有道理,只是因为那是你妈,你得听她的话。如果不听,妈妈肯定会生气:“你说我生你养你,长大了就这样,白眼狼!是不是翅膀硬了啊?好好好,不听我的,行,长本事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到时候吃亏别找我。”在我理解中,这些话约等于“你不孝顺”。《论语·为政第二》里,鲁国的一位官员问孔子什么是孝心,孔子把孝心概括为“无违”,后来孔子又解释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段话大体表明,在古代,孝这个概念主要就在于顺从父母,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要求。所以,当我们“听妈妈的话”的时候,我们往往被认为是“乖孩子”,然后因为“听了妈妈的话”收获了一份心安。我可是妈妈的乖宝宝呢。
但是父母是人,所以他们的话不都是正确的。古代,《礼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就是说,搁古代,爸妈做得不对,你得低声下气委婉的跟他们说:“爹,呢啥,你呢啥是不是有点太呢啥了。”要是爸爸不高兴了,你就别说了,等他们高兴了,那你再接着低声下气的说。估计这样下去,等老爹接受建议的时候,大家已经忘了为啥事而提的建议了。其实古代还好,大家生活环境改变速度慢,这上一代下一代的生活环境很可能都是一样,那时候还没有什么义务教育,生活经验全靠长辈传授,也就是说那时候“妈妈的话”得听而且正确率实用性都很高。但是现在,你爸妈所受的教育水平可能还没你高,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了解也没你多,虽然她们还是出于为你好的目的,但是他们的建议或者是命令有时候真的很不合理。如果听了,可能会后悔,后悔的时候一肚子苦水又只好吐爸妈身上,搞得双方都憋屈。还不如自己做决定,错了不怨别人,自己吸取教训,自己承担后果,双方都舒坦。这也是“独立”的好处。
我一舍友,内陆的,大学离家很远,想在学校附近找一驾校学车,结果她爸妈坚持让她回家学,担心她在学校找的是黑驾校,黑教练。所以她只能在寒暑假的时候回家学车,在学校这学的同学都陆陆续续拿到驾证了,她还遥遥无期。她一说起学车这件事就会抱怨父母:“烦死了,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干嘛让我回去学车!”
倒不是说,只有什么都不听爸妈的才是独立的象征,而是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遇到事情,首先要做的是自己去分析,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发生事了,一个电话打过去“爸妈,我该怎么办?”当然,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孩子还啥都不知道,一心想垂帘听政,比如我妈;还有些家长嘴上说着“孩子大了得放手”一边抓得比谁都结实,比如我妈。
我妈脾气急,不听话还会动手打人的那种。值得一提的是,我妈眼睛特别大,每次她一上火,一瞪眼睛,我就心虚。所以,上大学以前我都是堪比《欢乐颂》里的关关。有一次,我买了一件露肩紧身的针织衫,可我一直不敢拿回家穿,因为我妈肯定不喜欢。我一舍友上来批评我,你是给你妈活的么?你听你妈的话听到什么时候?你以后做的很多事情你妈都不同意那你就不做了?我当时······恩·····得慢慢跟我妈沟通。
相信很多人安慰和爸爸妈妈吵架的孩子都会说“你爸妈都是为你好。”这话倒也不假,我爸妈生我养我也不容易,但是孩子们表示心很累!不听话,是不孝的表现。孩子们慢慢长大自己独立做决定本来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家长不但不鼓励,反而来一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多打击人啊。
如果,完全听妈妈的话,那谁来为不独立的孩子做以后的决定并承担后果呢?
所以,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一种“不听话” 的意识,每个父母都有“你可以不听我的话”的认识。
《我的青春谁做主》剧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