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莫言《蛙》|直面社会敏感的生育问题,得出: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莫言《蛙》|直面社会敏感的生育问题,得出: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作者: 罗列孤灯 | 来源:发表于2020-06-05 16:26 被阅读0次

1958年一条新闻:男女行房前生吞十四只蝌蚪便可避孕。有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荒唐,但在当时,此法竟大为盛行。

这成为莫言写这本书的灵感,当时的题目叫《蝌蚪丸》,2007年,才用了《蛙》。

当时,我看着这本书,题目《蛙》,引起兴趣,再看作者是莫言,便觉得理所应当。

读过莫言的书都知道,书的题目往往是一个世俗的名字,可当你读完之后,世俗的名字背后体现深刻的寓意。

比如这本《蛙》,与娃同音,讲的是几十年的乡村生育史。

可让我买下这本书的是封面的一句话: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与悲悯。

《蛙》与莫言的其他书有不一样的特色,通过立体的人物,分析人性,直面社会敏感的生育问题。

以书信体结构,有趣的风俗,开启中国的生育史的序幕

但那是历史,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人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终于控制了人口暴增的局面。——莫言《蛙》

《蛙》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书信体结构

故事起于日本作家杉谷义人到“我”(蝌蚪)的故乡与当地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在结识了“我”的姑姑之后,杉谷义人鼓励当地文学爱好者以姑姑为素材写出感人的作品。“我”便以书信的方式写给杉谷义人。

以书信作为书的开头,和每一部故事的总结,给人一种新鲜感。

书信体结构,不是跟大多数小说一样平铺直叙,这也是莫言所希望的。尤其是第五部,以话剧的形式对整本书的故事进行一个补充,也对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莫言创作多年,从2002年有一个灵感,到2007年重起炉灶写这本书,再到2012年出版。其过程的艰辛与痛苦,也是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重要原因。

有趣的风俗:生下的孩子,以身体部分和人体器官命名

以高密东北乡为场景,讲一个风俗作为开头,生下的孩子,以身体部分和人体器官命名,比如陈鼻、赵眼···

看的时候,觉得这个风俗有点意思,引人想往下看。不得不说,莫言的巧思恰如其分。

再看整个故事贯穿了从1960年到人民公社,再到文革,后来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故事贯穿了大半个中国。莫言用他那独特的文字讲几十年的生育史,历史的推进,给我们真实的感受。

有个人也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那就是“我”的姑姑,不得不提。

生育问题:姑姑从妇科圣手,到被人唾弃的孩子杀手

你姑姑不是人,是妖魔!岳母跳出来说,这些年来,她糟蹋了多少性命啊?他的双手上沾满了鲜血,他死后要被阎王爷千刀万剐!——莫言《蛙》

通过姑姑的经历反映出当下中国生育种种问题,书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围绕姑姑来构建的,姑姑是不得不谈的

早年,姑姑帮助人们助产

年轻时的姑姑,学习先进生产技术,跟传统的老婆子(以前的助产婆)进行pk,帮助许多妇女生育。听说姑姑在她手上出生的婴儿至少1000个,辉煌的成就。

当时国家鼓励人民生育,而姑姑对于党是无条件服从的。

在计划生育影响下,姑姑有了很大的转变

从小受到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姑姑,党的命令就是高于一切。

当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时,姑姑先是要求男人去结扎,后来强制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孕妇做引流。

当时的人们还是很传统的:男性觉得结扎会丢失男人的尊严;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

姑姑与所有不遵守计划生育的人们对抗,斗智斗勇。这反映中国几千年流传在现在的传统思想与先进的医疗思想和国家政策的不了解的分歧。

姑姑从受人尊敬的妇科圣手到人人喊打的孩子杀手,魔怔了。如果姑姑没有那么执拗,或许王仁美和王胆就不会死了。

时代把姑姑塑造成让人又爱又恨的,看的时候,既对姑姑的勇敢表示赞扬,也痛恨做事情太绝了。

作者通过姑姑的经历,深刻映射出当时的生育问题。

如果我们是姑姑,我会怎么做了?可能有人会说:我肯定比姑姑做得更好!可我们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我们只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改革开放,推动新的生育问题出现

农民们可以流动着生,偷着生,而富人和贪官们也以甘愿被罚款和“包二奶”等方式,公然地、随意地超计划生育,满足他们传宗接代或继承亿万家产的愿望。大概只有那些工资微薄的小公务员,依然在遵守着“独生子女”政策,他们一是不敢拿饭碗冒险,二是负担不起在攀比中日益高升的教育费用,即便让他们生二胎也不敢生。——莫言《蛙》

新的时代,总会出现新的问题。生育问题也有新的变化。

关于独生子女政策是否继续实行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意见。

独生子女政策大体而言,是好的。可依然有很多人走政策的漏洞,只是对不起那些遵守政策的人们。

书中的小狮子瞒着“我”去找代孕,这反映人们对于传宗接代的渴望,隐藏在表面的东西下。

书中的人物每一个,都不是完美的。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也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

我们没有权利评判书中里的任何人,因为我们不是他们。

莫言写作一贯的坚持:直面社会敏感问题。关注人的问题,关注人的痛苦,人的命运。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关注+转发。这里是罗列孤灯:我们很大,世界很小。既是相遇,便是缘分。

有什么问题,欢迎在下方评论。

相关文章

  • 莫言《蛙》|直面社会敏感的生育问题,得出: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1958年一条新闻:男女行房前生吞十四只蝌蚪便可避孕。有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荒唐,但在当时,此法竟大为盛行。 这成为莫...

  • 读书笔记分享

    “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莫言的《蛙》这是中国计划生育史的发展故事,我们社会曾经用暴力极端控制人口...

  • 阅读丨莫言《蛙》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一个人总是去揭露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那不叫本事,那是无耻,只有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的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才...

  • 他人有罪,我也有罪——《蛙》

    莫言名声大噪,源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读他的作品,是《十三步》,一部深具暗讽荒谬的书。 第二次,则是此时的《蛙...

  • 《蛙》:我替“姑姑”写的忏悔录,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01 晚上把莫言先生的《蛙》看完,一口气看完。 虽然文章很多部分都带着幽默的气息,但是,读完之后,内心略显沉重。 ...

  • 我有罪

    我有罪! 当天堂坠落到地狱,我有罪 当天真遇到了现实,我有罪 当病魔蚕食了生命,我有罪 当金钱左右了抉择,我有罪 ...

  • 《蛙》后

    今天读完了莫言的《蛙》。摘录几句话: 要把自己放在解剖台上,放在显微镜下。——莫言《蛙》 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

  • 哪些人有罪-莫言

    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演讲题目:《哪些人是有罪的》。有人说,仅凭这篇演讲,莫言就应该获得诺奖。 感谢而且佩服...

  • 有一种无奈,叫百姓------关于莫言的《蛙》

    莫言的《蛙》讲述的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初期的故事。“蛙”字,谐音“娃”,还谐音女娲的“娲”。莫言在书中说:“女娲造人...

  • 也无生死也无晴

    “生而有罪,我该去死吗?” 大庭叶藏敏感、脆弱、自认有罪向死而生的活法,完美诠释了39岁的太宰治投湖身亡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言《蛙》|直面社会敏感的生育问题,得出: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ga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