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读书笔记是根据采铜大神《精进》一书的第7章:“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整理而来。
回想这两个周以来,我磕磕绊绊地读完这本书,并且坚持一个章节输出一篇总结。现在,在采铜的文字指引下,我穿过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的迷 雾,开始学会思考与大众流行、与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内容不一样的东西。
想的多做得少,人们很容易陷入迷茫。恰好这一章“成功者”与前一章节的“努力是一种才能”相得益彰,不仅为我泼了一脸冷水让我保持清醒地前进,更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和策略。
成功者,是主动的探索者
历经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精进与四年大学的轻松放纵,很多年轻人一踏上社会就显得无所适从。在以考试分数为衡量指标的校园里,一切的学习,似乎都是被动地学习,为了分数为了名词为了考上高等学府而学。但是社会则不一样,复杂多变的形势、不确定未来的迷茫,还有未曾料到的挑战、问题与各种麻烦都会接踵而来,为刚刚走出象牙塔的伙伴们带来难以忘怀的挫败感与无所适从感。
这时候,采铜就建议了:“无论在大学,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要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让自己从学习者变成探索者,积极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开阔和深邃的世界。”
不仅主动探索,更要主动试错。想想看,如果你明明知道前面是一个深坑,你还会有勇气往下跳吗?易仁永澄老师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你掉过的坑就是你的护城河”,要勇于试错,在试错不足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发现成功带给不了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当然,不断试错,也要避免不断地在同一个错误上连续犯错。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特别推崇一种“反馈分析法”,就是做一个选择的同时,写下自己期望的结果。若干个月之后,再用实际结果与期望结果对照。据说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可以确定自己不具有优势以及不能涉足的领域。
突然感觉这种反馈分析法和复盘的方法蛮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灵活的反馈机制,能随时监控我们自己的行为和优势,为我们下一次做决策、“不贰过”提供靠谱的指导。
成功者,以创新为目标
易仁永澄老师在每次讲课的时候,都会提到目的和目标。其中目标分为6种:知晓、理解、使用、应用、评估、创新。任何一件事情上,我们制定的目标不同,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就不同,从而得到的成果也不相同。
之所以将“创新”放在目标的终极层次,是因为创新需要在不断地刻意训练、不断地精深钻研、不断地打破过往的知识体系并结合当下体系创建新的体系,才能够做到。
在采铜的这本书中,他也认为,成功者应该以“创新”为目标。在学校里,大学生应该以撰写研究论文、进行发明创造、设计和创制产品为主导目标。在他看来,以创造为目标不仅可以促使我们对知识的深层掌握,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没错,创新能让我们开创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独特的路,研发出新的产品和理论,这才是成功者应该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定期审视自己的所知和未知,能评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特别是在实践领域中的价值,并且避免让自己所有的知识变得没有实用价值。
这句话坚持戳到我痛点了。回想起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学过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后都变得百无一用无法对自己产生有效的价值,这是可叹可惜。
成功者,打通现实与理论
《精进》一书的标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个问句虽然贯穿在时间、选择、思维、学习等方面,但是在最后一章中,采铜大神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听起来超级绕,所以采铜给出了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可以让我们比其他的实践者思考得更加深刻和系统,然后又反过来助益我们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的适应范围和界限,然后又反过来优化和完善我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这种思考的过程,逼促我们去建立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联结。
举个简单的小栗子。比如我最近在上永澄老师的各种训练营和顶级课程。当老师讲到最本质的知识概念的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本质概念和我的实际生活中打通。比如上面提到的课程6大目标,知晓、理解、使用、应用、评估、创新,我曾经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专门以Photoshop的操作为例打通这6个目标的理解。那时候我就发现,如何将理论和实际生活中联系起来,不仅有助于我们消化理解这些概念,更容易将这些知识转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从而存在脑海里,由工作记忆变成长期记忆。
最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相同的理论知识,遇上独一无二的现实生活,在主人的不断思考与联结下,又能散发出什么样独一无二的火花呢?这就是成功者的精进思考之路啊。所以在任职训练营的助教时,我就特别鼓励学员不要单纯地摘抄笔记,要学会将课程的知识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产生联系与共鸣,进而引发思考,这种思考才是课程的最具精华的价值所在。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坚持这样思考与输出,总有一天能做到“源于课程而高于课程”的深度和程度。
成功者,无可复制
“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讲真,在书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犹如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也不例外。
正如作者所言:独特会让你更容易被发现、更容易被牢记,更加地不可替代。更重要的是,独特意味着你的形象、个性、知识、经验、经历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是别人无法复制、无法模仿的,意味着你为这个多元的世界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和价值。
仔细揣摩这句话的意思,不禁让人热泪盈眶。这个世界上,大家都特别讲究“和”,不一样的性格和思想,就很容易招致异样的眼光,谓之“违和”。但是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大家,真的有很多人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兴趣~滕王阁序就有云:“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竹林七贤的另类,李广的用兵神武,都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成功者。再看国外,贝多芬在听力损失的情况下,倾情演绎命运交响曲等一系列音乐,谁能说他不是成功者呢?
采铜说“让自己变得独特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希望我们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并且将这样的优势演变为核心的竞争力,更是希望我们做好自己,不必为了迎合社会主流而去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我看来,这同样也是打破很多人自卑的魔咒。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样能人辈出、喧嚣频繁的时代里,我们身边聚集太多大神与颇具才能的人。于是,很多伙伴(包括我)就开始形成对比,自惭形秽。采铜的一番“独特”的言论,让我从自卑中警醒,避开了追求他人和社会认同的陷阱,勇敢地去走出一条因独特而成功的道路。
永澄老师说:“相信当下的你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恩,没错,我觉得是这样的,我的过往决定了我是一个独特的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和我一样的果果,我正在找到一条别人都还没有走过的路,并且想努力把这条路走完。
一起加油!做一个独特的成功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