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习惯说自己是专业读书人。渐渐感觉,说是专业,有点儿虚名,推敲一下,改作职业读书人吧。不论读书鉴赏的水平如何,读书这件事是天天都做了,而且也是每天当中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说是职业不为过。
话说读书,在一些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一个大众习惯。比如德国,比较尤太民族,读书无老少,习惯而已。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读书是被推崇的少数人的事。很早以前,是读得起书的人家的嗜侈,是贵族的显贵的一种体现。大概是从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始,开始有了寒门学子。家境贫寒的人家也有读书人了,比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这些成语典故表彰的就是穷人穷读书的故事和精神。小时候知道有一本书,叫《高玉宝》,主要是说一个穷孩子读书的故事。我们按时从收音机里听,至今也认为这本书很励志,无关乎故事的真假,无关乎阶级矛盾和阶级仇恨。外国名著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也有底层人物勤恳读书的事。爱读书就努力地想办法去找书读,谁也拦不住挡不住。
新中国成立了,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贫苦老百姓享受到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各种权利,包括读书权利。建国初期的扫盲运动,让多少目不识丁的睁眼瞎成了明眼人。教育事业走到今天,青少年读书成了一件必须的事,也成了许多不解其意,不知珍惜的孩子的痛事。厌学是小事,发展扩大到“活着还是死去”的纠结就成了大事。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绝人寰的事情屡屡发生。我在惊叹“至于吗”之余,也在探索“这是为什么”!结论,不管为什么,读书都不应该是人生最不开心的事。读书应该是人人爱之,人人行之的事。没有书读的时代是悲剧时代,不能读书的人是悲摧的人,有读书条件而不去读书的人真是大傻冒。别羡慕那些白丁土豪,他们也在想尽办法让他们的后代读书,不亚于那些想让孩子们通过读书翻身的老百姓。迅速到来的科技进步时代,不读书无异于没法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