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能把一个脏东西(积木)往她嘴里塞吗?你傻吗?!”
抱着二宝的外婆很自然的对大宝说。
这句话看起来没问题。但仔细想想,还是可以改进的。
情景还原:
外婆抱着二宝在沙发上坐着。大宝拿着刚刚在玩的积木走过来,用积木当作食物放在二宝嘴唇上,做出让二宝吃的样子。
只是逗一下妹妹,好玩而已(再傻也不可能让她吃这个啊)。
但从外婆的角度看——
1、至少外婆没有感到“积木放嘴边”这件事有趣。
2、积木不可以吃。
3、积木接触嘴唇会涉及到卫生问题。
所以,外婆需要表达的意思仅仅是“不可以”。
但事实上,外婆说的那句话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不可以”:
开头的呵斥(起来!),最后的贬义表象(你傻吗?!)都隐藏了嫌弃的潜台词,而中间的那句(把一个脏东西往她嘴里塞)更像是一个印证“傻”的证据。
无形中,这三个短句会损伤大宝的自信,一不留神就会顺着外婆的逻辑给自己一个误判:我真的傻呀!
而当初的“去有趣的逗妹妹”的本意已经被“自己傻”的主观感觉替代……
儿童的成长,需要爱、认可、鼓励、坚定而灵活的指导,以及自身的领导力。
所有这些,会引领ta到正确的成长轨道上去。
所以,遇到这种情形,只是简单的说“不可以”,再加上正确的指导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