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怀着疑惑的态度报名参加了写作疗愈的课程,原本想疗愈的初衷是遇见未知的奇妙,没想到我却因此开启了一场深远的,与自己对话的旅程。
我自认为自己心理还算健康,虽然偶尔有些不开心,但是也都能自我排解,所以课程起初我的心态是傲慢的,自认为没问题,也很难沉下心来真诚的面对自己。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三个版本的五年计划,我对此非常疑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写了又有什么用,更不懂为什么要写三个不同版本,很多同学也都苦思冥想写不出来。我没想到疗愈的第一课就被难住了,反而不疗愈还要轻松些,社群的老师们都特别友好,他们使劲鼓励做梦,启发大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最好在半小时内写完,我听进去了,乱写一通,交了作业。好在老师们并未对这种应付过分苛责,这下心理上的警惕感有了一点松懈。
那时我还不知道,正在这一点点松懈让我内心封闭的大门悄悄打开了,直到我走到回溯过去那一环时,有一次晚上十点多写完关键点重构的作业后,我一个人在客厅默默流泪。那次的作业是回想一个曾经很难过的经历,更换不同的场景或者结局,重新想象自己的感受和变化,听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好像对一个成年人不会有什么触动,但是我却在完成重构的那一刻泪流满面,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流泪,明明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如此。当时老公从书房出来,看着我眼睛红红的坐在沙发上,满脸的疑惑,我只能谎称自己看剧看哭了,他轻蔑的一笑而过,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一刻流泪的感觉很好。我的内心像在一个狭小的茧房里凿开一个小洞,有一点光里照进来,有一丝新鲜的空气飘过来,而我环顾周围的一切,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明明我写的每个字都如此简单,句子也是如此干瘪粗糙,可是一句又一句像连成一根绳索,拽着我从某个角落一点点往上爬。当我开始回顾自己前半生时,这种感觉更强烈了,原来这些年我做过的选择,遇到的事情,一切都是有迹可循。我找了人生中最关键的几个节点,写下每次做选择的背景和感受,当我全部写完发现,每次做选择时我都在违背真实意愿做决定,而且每次的决定看起来都有些草率,而正是这些决定才成就了现在的我,我仿佛在这些句子里看到自己从哪里来。写道这里如果放在以往,我肯定要责骂自己,内心另一个我会跳出来,指着我的鼻子说,你看你干的好事儿,每次做决定都不认真,总是唯唯诺诺的,什么时候才能有担当一点。而这次不同,老师教会我一句话叫: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当我知道自己从哪儿来,我就开始渴望了解我将到哪儿去,此刻我才渐渐明白为什么要做三个五年计划,因为那些都是通过未来的地图。我默默的找出之前的作业,悄悄地修改又提交了,并把修改后版本存起来,我知道未来会有很多次,我会再次打开修改。做完这些我依然想知道,如果到达远方,当我开始盘点自己身边的资源,好像眼前的景象变得清晰起来。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要建立自己的思维库和决策库,我听过素材库和人才库,却不知道还有许多的库等着我去建立。
我把写作疗愈理解为一场向内的探索,把自己当作客体来研究,感受十分奇妙。把那些停留在感觉里的事情写下来,当摸不着的感受变成具体的文字,情绪仿佛在那一刻也跟着笔尖悄悄流淌下来,那些冰冷板正的文字也有了情感和温度。此刻我的身边没有别人,有很多个角度的自己,不停的在对话,我把每次对话记录下来,也就完成了一次向内的探寻,当我写的足够多的时,我就遇见更立体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