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干货分享
你努力的程度决定了,你过的是低配的还是高配的生活

你努力的程度决定了,你过的是低配的还是高配的生活

作者: 顾小北说娱乐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15:37 被阅读39次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已经流行很多年了,在几十年以前就有这样的说法,普通家庭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剩下的只有读书了。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是富二代还比你努力,例如和王思聪和赌王的儿子,如果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条件不好的家庭是不是只有更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自从1977年开放高考以来,从最初的28万人到现在每年800万的大学生毕业,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这个大学生越来越的时代,大学生已经不稀奇了,取而代之的是名校985或者你的思维方式和努力程度决定了你未来过的是什么样子的生活。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学习不好,家庭有条件的可以送出国镀金,然后回来找个工作,或者父母是国企出身的,毕业后送入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就这样过一生。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本科学设计,毕业送到英国呆个四年,回来直接去了事业单位。

    有很多人的思维模式永远停留在过去的时代,他们宁愿选择待在月薪3k的收发室当保安,也瞧不上月薪过万的新兴行业;

    他们宁愿选择每月靠家里人给零花钱度日,也不愿选择自食其力谋一份工作;

    他们宁愿选择把时间浪费在和小商贩砍价,也想不到多花一块钱去学习新知识。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知乎中一位点赞最高的答主特雷西亚是这样回答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生活的苦是重复性的,是无法改变的,在一个环境呆的久了,久而久之的就不在想着去折腾自己的生活,对于生活选择了妥协,持续性的生活久了,让人进入了一种习惯性地无助状态。

    而学习就是不同了,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样重复。

    当你不想进入这种麻木状态的时候,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扩充自己,

    前者可以通过眼前的娱乐来自我麻痹,让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渐渐丧失。

    而后者却只能在长久的学习积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好处和力量。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毕竟这个世界愿意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最近看到了一篇关于在校大学生的报道,即将面临大学毕业的老岳,在高中时就是一个十分标准网瘾少年。

    高考之前,爸妈为了防止他分心,连手机、电脑,甚至电视都不给碰。

    上了大学觉得放松了,想把以前没有玩够的游戏都玩回来。

    在游戏里建了帮会,为了把帮会发展好,他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了游戏里。

    大一时逃了一节课之后,发现大学管得并不严,胆子大了于是就有了第二次逃课,从此接二连三一发不可收。

    天天在寝室像个蓬头垢面的疯子,外卖盒堆了一地,期末挂科也成了常态。

    当室友拿到了名企的offer时,除了游戏没有任何爱好的他,连毕业都成了问题。

    “如果在简历上能填上LOL王者段位、500人大公会管理经验,那该有多好。”

    不要在最好的年纪,虚度自己的光阴,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现实的生活会诚实地告诉我们,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

    穷则思变,当一个人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用任何人提点,都会想着要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于那些背负着沉重生活的人,学习才是脱离苦难的真正途径,当你受过生活的苦,你会发现学习的苦真的不算什么了。

    没有谁愿意吃真正的生活里的“苦”,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没有足够的糟糕。

    有时候学习的那种“苦”和沉重粗砺的生活比起来,真的可能连个喷嚏都算不上。

    美国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纳什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在印度克延比都蔬菜市场,生活着一群很穷的小商贩,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人借1000卢比,然后去进货,卖完可收回1100卢比,而晚上,他们要还给富人1050卢布。

    也就是说,他们一天的收入是50卢比。

    后来纳什告诉小贩们说,只要小贩不把这50卢比全花掉,每天省下5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由于复利效应,他们只需要50天,就不用再去借这1000卢比的本钱了。从此,他们收入就会节节攀升,这样美好的结果,几乎是触手可及。

    但是,没有一个小商贩这样做。

    “他们天天就那样重复着,分出利息达九年之久。”

    纳什教授说:

    那些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培养出了短缺头脑模式,其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过于关注眼前问题而大大降低,而没有多余带宽来考虑投资和长远发展事宜。

    过去不按思维而生活,终将有一天按照生活而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这群小贩宁可每天去借钱度日,也不肯从本钱中拿出一部分做长期投资。

    因为和眼前的温饱相比,他们根本没有兴趣花时间去思考未来的长线回报

    因为从不考虑更优方案来解决问题,所以又陷入了靠借钱度日的烂泥潭死循环中。

    柴静曾在《看见》里说到: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痛苦之所以不被人喜欢,大多数是因为人们从不会思考自己为何痛苦。

    然而,这世上还有另一种痛苦是,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失望的情绪,然后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当作是自己该如此,甚至误以为这就是吃苦的好处。

    我总觉得苦难的意义,在于我们更好地去思考人生为何如此苦难,诚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省察的人生,从不值得一过。”

    如果没有经过思索和自省,苦难终究只是苦难而已,没任何意义。

    这些年来看过很多年轻人在走他们父母长辈的老路,年轻时总觉得学不学习无关紧要,反正自己体力好得很,只要自己身体好就能混口饭吃。

    长此以往终究是依靠出卖劳力度日,类似于那些从不思考明天出路在何方的买菜小贩。

    茨威格在的《断头王后》里写到:

    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他们终将明白,那些为了讨生活不得已而吃的苦,就是当年不吃学习苦的代价。

    学习的苦,是枯燥的苦,是短期没有回报的苦,这种苦看得见,摸得着,谁都不愿吃。

    生活的苦,是绝望的苦,是长期没有出路的苦,这种苦看不见,摸不着,谁都不想吃。

    我从不喜欢自讨苦吃,如果我能通过学习和自我提升避免遇见这些痛苦的经历,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

    学习其实并不苦,苦的是早已被生活消磨掉的好奇心和敢于对未来报有期望的勇气。

    生活其实并不苦,苦的是那个不知苦也不知如何避免吃苦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努力的程度决定了,你过的是低配的还是高配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sl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