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赶火车,一对小夫妻朋友开车送我,路上闲聊时才知道看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已经是个糖尿病人了,血糖最高达到过20几点,现在每天要打胰岛素,同时还有脂肪肝。
我很惊讶的问,为什么会这样?遗传吗?
小伙子说,不是遗传,这病都是累的,那个时候开大排档,拼命的干,朋友来了不管多晚,都要舍命陪君子大吃大喝,而且特别喜欢吃外面的饭,觉得香,家里的饭没味道不爱吃,最终把自己吃出了糖尿病、脂肪肝。
听他说完,我不禁感慨,有多少人的病是自己“作”出来的生活方式病。老话说:治得了病,救不了命,其中暗示了医学的无奈,医学再发达,也不可能彻底治好你积习已久带来的疾病。从西医的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肿瘤等各种慢性病,到中医的各种伤阳、阳虚的状态,无一不是由生活方式的不规范,不健康引起的。这印证着一句,现在人常说的话“不作死,不会死”,这个“作”就是各种各样伤阳气的生活方式,它们可能已经是你的习惯,但健康就是在这样的习惯中失去的。
都知道熬夜不好,熬夜就是熬命,可又有多少人在午夜时分欢畅淋漓的消耗着自己宝贵的生命,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作出的选择。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的维系靠真阳,一如明代中医张景岳所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所谓真阳,就是我们常说的阳气。
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阳气从无到有再到无,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循环。
很多生活细节如果是错误的,就会伤阳气,而维护生命、治病养生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其实都是保护阳气,使之能温暖全身、令人生机勃勃的过程。
2018-04-19养生就是养阳气那么,中医说的阳气到底是什么呢?
打个比喻,人的生命,就是一个燃烧的蜡烛,蜡烛上的火苗是阳,下面的蜡烛是阴。如果这个火苗熄灭了,就是蜡烛再长再粗,也没有价值了。这也就是生与死的区别,后者即便身体依旧五脏俱全,但火灭了,阳气尽了,也就没有了生机。如果蜡烛上的火苗烧得太旺太快,底下的蜡烛很快被烧完了,这个生命,虽然灿烂,看似茁壮,但是短暂,不能持久。服食过量保健品或壮阳药而过早死亡的人就是这样。
这个规律早就被我们的先人观察到了,以致于民间有“破罐熬好罐”的说法,意思是身体虚弱的人有时反而比身体好的人活得长,特别是那些身体特别好的人,因为虚弱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命的火苗烧得不够旺的结果,恰恰是这个结果,节约了他们的阳气。
所以活人与死人的区别,不是结构上的,不是外形上的,而是功能的有无,能量的有无。功能和能量加在一起,就是中医所说的阳气,失去了这份阳气,即便结构再完整,外形再完美,也是冰冷的死人。
2018-04-19养生就是养阳气
既然阳气如此重要,那什么是最伤阳气的?
首先,就如伤寒论的名字一样,受凉本身是直接伤阳气的,衣食住行甚至用药等各个方面的大意都会导致寒凉。
现代人最常见的伤阳原因有三点:
一是对身体的保暖不足,二是饮食的寒凉,三是负面的情绪。
现代人的很多疾病与饮食不当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人不是吃不饱,而是吃的太饱了。
曾经有一项实验,对大鼠从幼年时开始减少其食量的46%,结果发现,限制饲料组的雄鼠的预期寿命约增加了25%,限制饲料组的雌鼠的预期寿命约增加了39%。
实验进行至1000天的时候,不限饲料组的雄鼠无一存活,而限制饲料组的雄鼠有50%还活着;
实验进行至 1200天时,不限饲料组的雌鼠已全部死亡,而限制饲料组的雌鼠尚存活73%。
2018-04-19养生就是养阳气另一个最伤阳气的因素是情绪、情感的暗耗。通俗的来讲,就是想得太多,心思太重,而且这样的情感都是负面的。思虑过多,会使整个人显得阴郁、消极甚至冰冷。这一点在历代医家的典籍中都有过记载。
大家熟悉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心血暗耗。按照中医理论思虑过度是伤脾的,脾虚之后,气血生化就失去了源泉,逐渐导致气血虚、阴虚,直至阳虚、阳气绝。
2018-04-19养生就是养阳气好比蜡烛,白天亮着,到了晚上熄灭,这样就能节约能源。如果它除了白天亮,晚上也微微的燃着火苗,虽然亮度很小,几乎没有照明、温暖的效果,但是在一点点的、不知不觉中消耗着蜡烛。那些心思重的人,肯定睡眠也不好,终日处于忧伤、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中,就像这种蜡烛一样,生命不断被暗耗。
如果从西医学上讲,这种负面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大脑皮质的功能,大脑皮质是要监管全身功能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是受此影响,最迅速的,后果也最严重,消化系统对情绪的反应最为敏感,暗耗直接影响到的是胃的吸收能力。
所以人们现在去学习一点中医的知识,不仅能自我调理体质,更重要的是,中医,其实是每个中国人都会选择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8-04-19养生就是养阳气 2018-04-19养生就是养阳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