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女儿午睡到一半,忽然想起新买的书还没拆封,又一骨碌爬起来,去厨房找来剪刀,将快递盒子剪出一道口子。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拆快递盒,我总是笨手笨脚,不是撕错地方,就是把整个盒子弄的面目全非,所以后来,我干脆用刀子或者剪刀直接弄出一条口子,把书拿出来。
境外图书的包装跟普通图书,到底有是有区别,里三层外三层,两本书足足用了一米的泡沫。《管教啊,管教》、《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这两本畅销书是台湾亲子作家汪培珽所著。早在一年前,通过她的微博,我便开始默默关注这位作家妈妈。她心思细腻,对于养育有一套自己的态度,她写的文字很亲民,不会让人觉得是位专家人物在讲大道理。
所以拆了包装,没来得及清理包裹杂物,我已经迫不及待在阳台藤椅上,读了起来。
读了不到几页,女儿唤妈妈的声音来了。我刚想从藤椅上起身,女儿已经下床,鞋子左右不分的套在脚上。
“还睡吗,宝贝?”
“我想亲你,妈妈。”
醒来先要跟妈妈腻歪,似乎成了女儿的习惯。看见妈妈,一定要上来亲一口,好像亲完,她的撒娇就得到了安抚一样。
刚开的书,实在不忍心暂停,于是我顺手从书架上取了两本绘本,搬了张凳子,和女儿各执一书,各自看各自书。女儿很乖巧,知道妈妈在认真看书,所以她翻书的声音轻轻的,生怕搅扰妈妈。
那天,我们两人就这样安安静静地一起翻书,看书。阳台微风徐徐。那一刻,我内心是涌动的,觉得特别幸福,有书、有女儿、有爱。
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拥有多少物质,完成了多少人生目标,才叫幸福。生活里平凡的瞬间,其实更容易让人立马幸福起来。
前一阵,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问题,把我陷入困顿。放下工作舍不得自我价值,放下孩子舍不得遗失陪伴。左右为难,当时我就在想,再坚持几年,等我积攒了一定的资源,我就自由职业,家庭孩子兼得。
具体要等几年,我不知道,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来解读自己,我甚至有那么一刻认为,这一天特别遥远,因为我不甘心随随便便把自己从职场上下架。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明白,可是真要付诸行动暂停自己的欲望,是挺困难的一件事。
还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糟糕。看起来光鲜的收入和职业,其实还比不过那些在老家过小日子的朋友。虽然他们收入贫瘠一些,好歹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支配,而我呢,不是奔波在工作途中就是抱着电脑在家加班。生活、孩子、家庭满地鸡毛。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像怨妇,好像对自己的一切都不满意。
后来慢慢的,我想通了一些。会不会是自己把自己逼成这样呢?目标有没有可能缩小一些呢?仔细复盘后,我发现,造就我现在如此复杂情绪的,正是自己的欲望。
所以在2018年下半年,我丢掉了很多包袱,轻装上阵,只选择短期的容易做到的事,对于那些长远的打算和计划,暂时抛诸脑后。
如此以来,生活又柳暗花明了许多。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和女儿在一起幸福腻歪看书的一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