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哪两字呢?这话还要从高中时说起。
高中的时候,我一直是班里的宣传委员,主要负责黑板报的设计、编辑和撰写工作,当然偶尔也会有1、2个帮手。高三开始,尤其是下学期,学习日益紧张,教室后面的黑板则变成了动员墙。我则转向了前面黑板,在其左右两边,每天为大家更新一个成语或俗语,有的还会附上简单的解释,供大家积累。有一些,至今仍印象深刻: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稂不稂,莠不莠”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其中的“稂不稂,莠不莠”,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稂”和“莠”。单从字面上来看,稂(音狼),禾之良也;莠(音友),草之秀也。这跟不成材,扯上什么关系呢?莠,草之莠也,这个好理解,就先说说这个吧。
那么莠,到底什么草,能够获得草之秀的殊荣呢?后来看到一篇叫《田有莠者,一辈子娶不到媳妇》的文章,恍知,不就是我们常见的狗尾草吗?在秋风的吹拂下,有律动地摇曳着,婀娜多姿,煞是好看呢!
可,农民叔叔阿姨们,可不这样看。他们反而会,摇头叹息、指指点点地说,“你看这谁谁家的地里都长草了,也难怪他家小子讨不到媳妇!”他们口中的草,通常就是莠,就是狗尾草。
我们知道有“良莠不齐”这个词,意思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这个莠,就是指的品性不好的人。类似的还有良莠不分,就是好人和坏人不分。莠,虽然文人喜欢,冠之以草之秀。但由于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茂盛丰美的莠,实在为农人所深恶痛绝,不仅取了个“狗尾草”这样上不了台面的名字,还被一直用来比喻不成材、没出息和品性不好的坏人。所以,后来《本草纲目》也“附会”道:
狗尾草,又叫谷莠子
莠草,秀而不实,故字从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原野垣墙多生之。苗叶似粟而小,其穗亦似粟,黄白色而无实,采茎筒盛,以治目病。恶莠之乱苗,即此也。
而事实上,狗尾草并非无实,只是粒小且多瘪籽而已。可别小看了这狗尾草,它可是粟的祖先,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小米的祖先呢。
图片来源:网络,文字PS:化子
哈哈,是的。粟,俗称谷子、小米,与狗尾草同属禾科狗尾草属,也被称为狗尾粟。据考证,我们现在吃的小米,正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劳民人民由野生狗尾草长期驯化而来。二者极其的相似,我想这或许是长期以来农人深恶痛绝的一个原因。
请原谅我的文字癖/掩面,粟,西米也,很容易就想是不是从西方引进中国的。跟你说不是,我特别查了一下,之所以称之为“西米”,是因为中国古代有一个五谷配五方的说法:《初学记》二十及《御览》卷837引《周书》:“凡禾,麦居东方,黍居南方,稻居中央,粟居西方,菽居北方。”也就是,在中国古代,中国西部种植和吃粟的人比较多。
不同人的关心的东西不一样,对待同一个事物的态度也不一样。小孩子,天性爱玩,无忧无虑,小时候我们最喜欢把狗尾草的穗抽出来噙在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将穗下茎柔软的部分在嘴里咀嚼,丝丝的清甜。还喜欢围着父母或大朋友,学习用那漂亮柔软的狗尾巴编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网上更看到有人用来编狗尾戒的,还被大众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
青翠的绿色,温柔的质感,相信我们的生活和爱情会像狗尾草一样顽强、有生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稂呢,不是禾之良吗?这又怎么解释呢?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它与狗尾草又什么关系呢?又为什么为人深恶痛绝呢?下篇《一辈子不要与这两个字扯上关系(二)》,再给大家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