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吕
儿时,自记忆起,村里家家户户都养蚕的。那时还没有新型农业,田地里种的都是些"懒庄稼"。春秋两季养蚕的收入,几乎是全村家家户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蚕自然要种植桑树。村头的地里那成片的桑树,一眼都望不到边。
因为成片,谁家的桑树种植的好,谁的不好,看叶子,一眼便能辨别出来。桑叶的好坏关系着蚕宝宝营养的供给。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谁家桑叶长的好,桑树果子长的肯定是最好的!
那些年,在农村,水果还是很贫乏的。常见的也就苹果,桔子,梨。所以每年5.6月份桑树果子成熟的那两三个月是我们最期盼的日子。
果子还在开花时,我们还会腰上系上口袋一本正经的跟在大人后面帮着采桑叶,这时若看到有开花的桑树,总会对大人说:"妈妈,你轻点,别把花给打掉了,它就结不了果子了。"妈妈总说:"就不能叫它开花结果,那样营养跟不上,叶子长不大,蚕就不够吃了!"每每听到大人说出这样的话,我们都会"哼"的一声!把小嘴噘到了天上。其实大人总会手下留情,小孩的心思,大人怎会猜不出来呢?
最期盼的日子快到了,也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当我们换上自己最爱的花裙子时,桑树果子也脱下了绿萝裙换上了红丝绸。这时,小馋嘴们总会忍不住摘上一颗解解馋,往往都会被酸的淌出口水。
再过上大半月,当果子开始变成红紫色就可以算上可口了,这时带上方便袋,还能摘一点回来储存两天,因为它还没有熟透,挤压时不容易坏。
终于挨到果子黑的发亮,果实最饱满的时候了!我们在放学路上总会约好一起直奔村头,那片桑树林。
到达目的地,书包往地下一甩,各自找准自己的目标,说好谁先找到谁就"哟喝"一声,大家一起吃。一会儿,我们像小老鼠一样,穿进林子不见了踪影,其实,每次找到桑果,自己都会先吃一小会,再去叫别人。等小伙伴们来时,最好的已经到自己嘴里了!
小时候不知矜持这一词,男孩,女孩吃法都是一个样的。小手一摞一把,就往嘴里塞,生怕别人吃的比自己多点。那会就知道甜,好吃!也品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当小肚吃的饱饱的,终于从桑树林中露出了头,这时我们最怕的事来了!
"野蚕",这家伙长的其丑无比,每每都能把小丫头吓的眼泪哗哗。我们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衣服上有没有粘上这可恶的家伙,每次总会有人给碰上,男孩们会幸灾乐祸的起哄后各自回家,女孩只能把外套脱掉,死劲抖想让它掉落,可它那带着无数吸盘的脚却死死吸着不放!
没办法,只能找两根小树枝给胆子大点的伙伴,求她帮助夹掉,然后扔老远,拿起书包往家跑。
走到半路,经过男孩家门口,就听见被他妈数落的声音!无非是:"衣服弄的像狗皮一样,桑树果子汁洗不掉的。"这一类的话。因为自己回去,结果也是一样!那时,作为小孩的我们怎会因为在乎这些,而丢下这上天赐于的美味呢!
如今想起,村头的那片桑树林,承载了我们年少时多少期盼,多少满足啊!
村头,那片桑树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