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
爵应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在古代亦常用于印染布匹、画眉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芷
亦名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图片来源于网络
蔓荆子
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本草纲目》记载:“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图片来源于网络
连翘
又名旱连子(《药性论》),大翘子(《唐本草》),空壳(《中药志》),异翘(《尔雅》),三廉(《本经》),连草(《尔雅》郭璞注),大翘(《唐本草》),果实入药。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称为青翘,果实熟透颜色发黄时采收称为老翘。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葙
别名草蒿、萋蒿、昆仑草、百日红、鸡冠苋,是苋科青葙属植物。种子性寒,味甘微苦,无毒,有清肝、明目、退翳功效。图片来源于网络
半夏
又名地文、老鸦眼,燕子尾、地慈姑、扣子莲、三步魂,属天南星目,味辛,性温,有毒。图片来源于网络
细辛
是马兜铃科细辛属的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辽细辛根细、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术(zhú)
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神农本草经》记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杜仲
别名思仙、木绵、思仲、石思仙、丝楝树皮。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其味甘,性温,入肝、肾经,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厚朴
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味苦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图片来源于网络泽兰
又名虎兰、龙枣、水香、小泽兰、虎薄红梗草、风药。根茎入药。《本草纲目》记载:兰草走气道,泽兰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雷斅言雌者调气生血,雄者破血通积,正合二兰主治。又《荀子》云,泽、芷以养鼻,谓泽兰、白芷之气芳香,通乎肺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南烛
又名染菽,乌饭树,米饭树、乌饭叶、康菊紫、乌饭子、零丁子。南烛叶味酸、涩,性平,归心,脾,肾经。《本草经疏》提及南烛同旱莲草、没食子、地黄、桑根、枸杞、山茱萸、何首乌)白蒺藜,为乌须发之圣药,气味和平,性复无毒。除变白外,无他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竹茹
别名青竹茹,麻巴;竹二青。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性味甘凉,入胃、胆经。《千金方》中提及可以以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治齿龈间血出不止。
图片来源于网络凌霄
又名紫葳、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堕胎花、芰华、藤罗花。花朵入药,味辛酸,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功能活血散瘀,凉血祛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素馨
又名素英、耶悉茗花、野悉蜜、大花茉莉、玉芙蓉、素馨针等,木犀科、素馨属植物。相传是汉朝陆贾从西域带来的,清代有诗云:“三十三村人不少,相逢多半是花农”,“一生衣食素馨花”。花朵入药,苦,平,无毒,舒肝解郁;行气止痛,还具有护肤美容之功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商陆
又名花商陆、见肿消、章柳、金七娘。根部入药,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图片来源于网络荆芥
又名香荆荠、线荠、鼠蓂、四棱杆蒿。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名“假苏”,土名“姜芥”,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食疗本草》中提及可助脾胃。
攒来给小说人物取名字,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