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一向都不喜欢孤独。以前,因为我太内向,从小到大都没有朋友,因为当时年龄小,也不以为意,感觉没什么,后来慢慢的长大了,才感觉到孤独的滋味确实很不好受。尽管如此,我也只是为此而伤心,并没有发现其本质问题。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这种孤独寂寞的感觉及状态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严重。
众所周知,人类是群居性的,必须要生活在一起,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独立生存。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不开谁的。”真的是这样吗?大家知道,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从中受益,我们不能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活。
既然人们都在社会中生活,那就少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如同学与同学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亲人与亲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甚至是陌生人有时候也会由于一些事情而沟通交流,不可能没有社交,最起码还有邻里之间的关系呢。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和沟通,这是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如果一个人很孤独,没有朋友,久而久之,他就失去了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从而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慢慢的,这个人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的,你说这不危险吗?
我们需要与人交流,特别是与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互相交换想法,共同学习,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什么意思呀?就是说,如果在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或切磋,就会导致知识狭隘和见识短浅。所以,我并不赞成独自学习,这等于是闭门造车,我们可以自学,但不能“独学”,即便是自学的人,也必须要和同学们共同的探讨,“比学比修”,接受外界的信息,用外在充实内在,才能提高自己。否则,就是故步自封,这样必然会导致这类人无法提高。
孤独还容易导致两个极端:第一个是有些人过度自卑,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我之前就有一点这样的倾向;第二个是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排斥周围的一切,性格变得越来越古怪。其实,还有许多的现象,而这些现象都是人因长期孤独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包括你、我、他,都需要与人建立良好的社交环境,并且互相交换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度的自我主义。而且,我们学到的东西必须要用于实践,将真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不能脱离与別人的交流,特别是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知道和做到是两个概念,而当你与人交往的时候,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心性的磨擦中,就可以看出来你到底有没有做到,同时通过你为人处世的风格,可以体现出你的层次。通过别人的教导,你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做的更好,变得更完美。但如果你外在孤独之中,这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因为一个人在孤独之中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提高自己的机会的。
稻盛和夫有一段话,说得特别的好:“人必须出门,必须社交,必须去体验不同的事物,见各种各样的人,脑子才会思考,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在活着。不管你出门干啥,哪怕是去咖啡厅里坐着。长期宅家的后果,就是失去灵性,变成彻头彻尾的呆子。总之,别让自己烂在家里,只有出去,你的美好灵魂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只有跟人接触,你的美好肉体才能得以释放它的力。”
所以,从哪个角度看,孤独都不是一件好事。有些人说应该接受孤独,那只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罢了,因此,我从不接受孤独!大家应该恢复自信,顶着压力走出来,克服并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挣脱社恐的束缚,用真诚与善良与人相处,带着对世界的热爱,去拥抱那更加广阔的天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