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3-03-21 11:21 被阅读0次

    相反,与贺知章同朝为官,曾三次执政中枢贵为宰相并掌文坛三十年之久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张说,虽才智超绝,兼有文治武功,君臣朋友间重大义、尚然诺,但个性嚣张跋扈,脾气暴躁,常常盛气凌人,甚至对同僚呵斥谩骂。

    另外,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喜受贿赂,贪得无厌且滥用亲信。因此,当时褒贬不一,名声并不太好,常受到他人的弹劾。

    先说他一桩任人唯亲的事。

    唐明皇当年封禅泰山时,按照惯例,封禅之后,三公以下所有官员都要迁升一级。张说当时为封禅使,他利用职权,把本是九品小官的女婿郑镒提升至五品,并赐绯色朝服。玄宗大宴群臣,看到郑镒,问他为什么升得这么快?郑镒无言以对,一位叫黄幡绰的戏伶回道:“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

    自那时起,岳父称谓多了一个雅号:泰山大人。

    其诗风格清新健朗,是从初唐到盛唐重要的过渡人物。尤其晚年被贬后的作品,气势恢宏,情感深沉,被人说成是“得江山之助”“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后娇清规”,对促成文风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过,我总觉得有些夸大其词。我看他的作品不多,这里只列录两首,供大家品评:

    送梁六至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梁六:即梁知微,时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途径岳阳入朝。洞庭山:即君山,位于岳阳市西南的洞庭湖中,风景秀丽。巴陵:郡名,即岳州,今湖南岳阳。神仙:指湘君、湘夫人等传说中的神仙。

    眺望巴陵洞庭湖一带的秋色,只见君山独自漂浮在水上。听闻神仙不可见,惟有向往之心随着湖水悠然荡漾。

    这是一首送别诗。张说晚年被贬后居于岳州,好友梁六上京觐见述职途径岳阳前来看望他,张说想到友人不久就要乘船远去,心中难免感到凄凉。简单的一句“巴陵一望”诉尽所有思绪,望友人,望长安,望帝王,所有心情都寓于这“洞庭秋”之中,秋色凄美,平添愁绪。

    全诗借景抒情,又以景语作结,意味深远,真所谓语断情不断,情断韵不断。不过,仅此而已,全诗无一句名联,总体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得较为平淡普通。

    接下来看他一首五绝《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早就谋划好往返的时间日程,现如今归心似箭好像在与日月夺秒争分。可那恼人的秋风拎不清人心,竟先我而走,已然到了洛阳古城。

    此诗晓畅简练,却又避免了直率寡味的毛病,将外出公干急欲返家的一腔思念之情,通过埋怨无情的秋风,描摹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但总体而言,在我眼里,张说本质上算不上杰出的诗人,号称“燕许大手笔”的他能文辞、好作诗不假,大都只是应制作品而已。

    不过,谁能料到这样一个开元初期的名相,却没有斗得过一个作古的死人呢?

    据传,当时与他一起拜相的姚崇十分欣赏张说的才华,死前想请张为其书写墓志铭,只是担心政见不合关系不洽,后者拒绝。但姚崇清楚张说为人贪婪,好华贵服饰与金银财宝,虚荣心极强,作为同僚,办丧事张说一定会前来凭吊,所以临死前他交待子孙说,将值钱东西放置显眼处,如果张不加张望,那就没戏,如若不然就将那些玩意一并送过去,乘机请他写墓志铭,拿到手立刻在碑上镌刻,再请皇帝过目。张丞相思虑较慢,等他几天后反应过来就晚了。

    事情的发展果如姚老丞相猜测,不几日,小张醒悟,过来索要文章,谁知木已成舟,悔之晚矣,遂对天长叹曰: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我确实不如老丞相啊。

    这话说得还算中肯,无论智力、资历,还是应急权变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你张说在姚老面前还是差了一点。

    但总体而言,他明于政体,在改革不合时宜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故史家称赞他“发明典章,开元文物彬彬,说居力多”,是推动“开元之治”的一位重要人物。

    应该说,张说和姚崇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属于君子之争,而晚年的他,与李林甫等奸党之间则是你死我活的血腥搏杀。最后他遭受奸佞百般诋毁,最终被迫致仕,不久便病逝在洛阳,年64岁。

    好在他生前也有任人唯贤的时候,譬如亲自提携培养出了一代名相张九龄。

    让我们下章节与张九龄面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kmrdtx.html